当前位置: 首页 > 种子与泥土

种子与泥土

日期: 2018-05-22 浏览量:2872 来源: 局广农文艺 分享:
【字体: 打印

--记旺苍县张华镇松浪村驻村农技员伍洪春

米仓南麓,绿谷旺苍。在这片热土上,不仅有红四方面军彪炳青史的红色传奇,还有血染沙场献出了青春和生命的“红军妇女独立师”,更有一批大地之子--农技员,为了这热土更美丽富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拓创新、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伍洪春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松浪村百姓说,伍老师一年到头从事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其实,他就是一粒响当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张华镇松浪村这块泥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像一粒种子,扎根松浪播芬芳

他,中等个子,脸庞黝黑,朴实憨厚,手掌结满老茧……浑身透露出老农民般朴实敦厚的劲头,站在村民中,很难一眼发现他。“他可是好样的,是咱们的‘财神爷’。要不是他来给我们贫困户做规划,引品种,讲技术,搞指导,哪有我们产业基地发展的今天。”可一说起伍洪春,村民们赞声不断。

伍洪春,男,19643月出生,中共党员,农艺师,19873月在张华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至今,在农技推广战线上一干就是30年。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在了农业、农村生产发展事业上,他在全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科技推广、服务三农上做出了成绩。201510月在四川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中,被县农业局派驻张华镇松浪村驻村农技员,他把农民当自己的父母,把松浪村当自己的舞台,把扶贫产业点当自己的事业。在他的努力之下松浪村在不经意之间不断发生着变化。

“驻村农技员要做啥?该怎么着手?”松浪村的贫穷让伍洪春没想到:除种粮糊口外,村里几乎零产业;村集体零积累……房子旧、村子乱、道路差,从干部到群众,让一顶“穷帽子”压得喘不过气。到任后,伍洪春与和驻村工作队一起,走遍全村所有在家农户,交流谈心,收集民意,摸清了底数。松浪村位于张华镇西北边,距离旺苍县城11km,幅员面积4.5km²;最低海拔450m,最高海拔800m,平均海拔600m以上;现有耕地50hm²,林地85.3hm²,森林覆盖率65.8%;辖6个村民小组,共343户,总人口1156人,劳动力620人。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61户、226人。翻开伍洪春厚厚的《民情日记》,每家每户基本信息都在里面。

“松浪村到底在产业方面可以发展啥?老百姓愿意发展啥?在技术方面有何需求等问题?”伍洪春发扬肯干事耐吃苦精神,投身一线,服务基层,几乎每天进村入户,与第一书记、村支两委一起,了解贫困村民基本情况,整理基本贫困信息档案等。用了半个多月时间,走访群众200多人,收集意见300多条。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地理地貌、自然水汶、交通电力等基础条件,创造性地拟定了“山顶核桃、山腰猕猴桃加脆红李、山脚莲藕枇杷……”的梯级经济发展思路,制定了《张华镇松浪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在村上举办数十次的农业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通过两年的努力,已发展猕猴桃26.7hm²,脆红李33.3hm²的主导产业;发展核桃6.7hm²,莲藕5.3hm²,枇杷2hm²的配套产业;林下套种白花前胡13.3hm²,发展微庭园6.7hm²;发展生猪780头、肉牛212头、土鸡27000只的短期产业。做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庭园的科技示范全覆盖。为村农民的脱贫奔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浇灌出农业科技之花在松浪村灿烂开放。2016年先后被市、县农业局评为“优秀驻村农技员”。

像朴实的泥土,默默奉献勤耕耘

一位作家曾这样赞美农技员:“她像泥土,朴实无华,为了长出丰收的果,她把自己深埋,当人们欢天喜地分享丰收的果实时,她默无声息。”这不正是农技员的写照么!

“我的办公室在贫困村,在产业园”。他深入松浪村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一个笔记本、一只笔、一个跨包、一把剪刀,外加一壶水是他必备的工具。为提高产业生产水平,每下一处乡他将所到产业园的基本情况、种类、品种、规模、生长情况都详细记录,及时掌握产业园情况,建立产业园现状档案,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自己编撰《猕猴桃栽培技术手册》、《脆红李栽培技术手册》、《畜牧养殖要点汇编》等学习资料。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专,首先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员。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户集中培训,大力召开板凳会、院坝会、田间会等,讲授脆红李、猕猴桃、畜禽、核桃技术,积极向农户宣传脆红李、猕猴桃、核桃产业发展前景。

他是农民朋友的娘家人。他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帮助科技示范户制定增产增收计划,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脱贫方案。他总是那么耐心,那么不厌其烦,农民朋友买什么种、施什么肥、打什么药都喜欢找他问一问。2016年开春,持续低温给猕猴桃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指导示范户抗灾生产,他一大早来到沈海涛果园,指导他加强田间管理。沈海涛看到他满头满脸都是冰霜,心中非常过意不去,执意留他吃早饭,他却连忙推辞,转身又奔走在茫茫的白霜中,为一户户种养农户“雪中送炭”。近三年来,伍洪春没有休息过一天。虽然人瘦了一圈,但看到果园、畜禽茁壮生长,他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伍洪春一年四季吃住在村,工作在农户,脆红李、猕猴桃园里就是他的家。妻子和女儿劝他,他却乐呵呵地说:“我这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命,一到果园,我就精神倍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伍洪春在松浪村产业发展中,强化管理,亲力亲为,现场指导236场次,指导面达500多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个。发农业培训资料、畜牧养殖要点汇编等科技种养业技术资料2000多份,集中培训12期,分散培训36次,培训人数1223人。

像作物的根系,依恋沃土结硕果

如果选用一物形容伍洪春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热爱,那么,非“根”莫属。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收入没保障,现在种植猕猴桃一年可收入56万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松浪村贫困户牟大红说。如今,在伍洪春的帮助下,成立了“旺苍县张华镇松浪花开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种植基地成为“旺苍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目前,松浪村全村共61户精准扶贫户,有43户加入本社,共发展猕猴桃3.7hm²。去年,合作社经营收入176.28万元,盈余58.7万元。2股金分红11.74万元,其中贫困户每户分红60300元,43户共分红5640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8000元。

“我们将围绕休闲、康养、观光旅游等规划,早日把松浪村建设成‘三区三带’(即康养区、休闲区、体验区和致富产业带、观光旅游带、新村文化带)示范新村。”谈到松浪村美好前景,伍洪春自豪的说。目前,松浪村园区基础设施已规范齐整,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种有猕猴桃、脆红李、枇杷等特色产业;贫困户都有了长短期结合的产业,为脱贫和今后“回头看”,不返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月的松浪瓜果飘香,猕猴桃青翠欲滴,绿叶中摇猗着羞涩的果实;脆红李园,枝繁叶茂,层层叠叠,醉人的山村美景已不见贫困村昔日的旧貌。今日的松浪村,青山变金山,无不凝聚着一个驻村农技员的帮扶心血。前来赏果观光的客人络绎不绝,松浪村也成了美丽的产业扶贫示范村、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示范新村,创建出了“山区农业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的样板”,让各地的山区产业扶贫开发少走弯路、多见成效。全省多个县市区及部门前来参观学习,推进了产业扶贫和现代农业提速增量。

2017年,“旺苍产业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松浪村迎来了国际扶贫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访华团、全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全市金融扶贫现场会、全市“三园联动”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现场会、全市党建促脱贫工作现场;全县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全县第一书记培训现场会;省政府、政协、农业厅、科技厅,市、县相关领导等相继走进松浪村。伍洪春同志在贫困村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赞誉,在农民的心目中,他是“贴心人”;在领导和同行的眼里,他是实干家;在同事的评价中,他是“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情怀和梦想。

“没有什么比群众认可、自己的工作给困难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快乐。”谈起驻村农技员工作的感受,伍洪春憨厚地笑着说,“我愿做一粒种子,扎根松浪,无怨无悔!”伍洪春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工作认真、吃苦耐劳,对农民饱含深情的技术干部。用真情和汗水传递知识、传授技术、传递能量、播种希望。以一名农技人员的爱心,志在田野写丰收,求真务实乐奉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苦干,默默无闻,朴实得像无言的种子、厚重的泥土。

如今,伍洪春同志依然坚持在发展产业助推脱贫的路上,履行着驻村农技员的职责担当,为松浪村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条路,他将一直走下去……

 

 

(编辑:周敏)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