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荣: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绿色变革

日期: 2018-02-08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发展,做到思想上自觉,态度上坚决,政策上鲜明,行动上坚守,这是决定能否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关键。

  深刻理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受自然和经济规律双重决定的特殊行业。农业绿色发展就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以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为依托,积极从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开发种养过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一场关乎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消费模式的绿色革命。我们要深刻理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革命性意义,适应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时代趋势,推动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要深刻认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严峻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耕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加重,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转变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中央洞察社会深刻变化,尊重自然规律,顺应人民殷切期盼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农业自身的内在需要,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把过高的资源利用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推动农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要深刻认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艰巨性。当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若干深层次的困难。在观念层面,长期以来追求产量增长的习惯思维,一些同志还没有真正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摆上重要日程深入思考、认真谋划、扎实推动。在利益层面,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变革,必然会深刻调整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导致部分地方、部门经营主体有逃避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工作层面,将现成增产型的技术、人才、政策、机制等体系,转变为质量、绿色型的新体系,将是前无古人的宏大事业,需要决心、坚韧和开拓创新。

  要深刻认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期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科学研判面临的问题形势,将长期性科学规划与阶段性目标计划有机结合,标本兼治,稳扎稳打,逐步深入推进。力争到2020年,总结推广一批符合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和技术集成,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经过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要深刻认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这不是单项制度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建设;不是农业领域的独立推进,而是农业各行业、各层次协调配合、系统推进。必须统筹全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条分缕析各项重点,协同行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共同参与农业绿色发展。

  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落实中央的部署,必须把战略重点放在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来展开,切实推动农业空间布局、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推动乡村产业走上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振兴之路。

  推进发展理念变革,用绿色理念引领农业生产。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坚持绿色兴农的发展理念,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方法,从政策举措到工作安排,从制度设计到科技研发,从资源配置到绩效考评,都要转到绿色导向上来。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推进生产方式变革,用绿色方式实现金色丰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既不能因为保供给、保收入而牺牲生态,也不能因为保生态而让农产品供给、农民收入受影响。要改变过去大水大肥大药来换取高产的方式,加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在农业生产领域加快普及一批先进适用绿色农业技术,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变革,用绿色产业带动提质增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摒弃单纯追求产量的做法,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优质化、品牌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同时,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提升农业养眼、洗肺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推进经营体系变革,引导新主体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农业普遍形态。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小农户大量存在仍是我们的基本面。农业绿色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对小农户来说依然门槛较高。必须推进经营体系的绿色变革,通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新连接路径,让农业绿色发展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带动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

  推进制度体系变革,用绿色制度促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全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金融激励等政策支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努力构建标准明确、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绿色发展制度环境,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绿色发展责任,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主动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激发全社会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

  突出重点,紧抓关键,把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要统筹考虑、全盘谋划,也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战场,出实招,打硬仗,把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向深入。特别是要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生产模式、管理方法等,发挥示范推广、引领带动的作用。

  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主动入位,积极作为,精心谋划,务实推动。要认真贯彻好中办、国办《意见》,结合具体实际,找准问题难点,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优化功能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区分农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要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摸清农业资源底数。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利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一体化观测技术,实现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化管理,为不断动态调整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要大力支持绿色农业为导向的科技研发推广,组织实施好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资源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在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集成组装一批绿色生产的技术模式,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同时,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完善产业链条。要健全完善绿色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体系,密切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大力加强绿色农产品流通和营销,推动与农业绿色发展相配套的产地市场建设,加强产地市场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助力解决农产品卖难、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要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形成资源加工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在资源保护方面,重点是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面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同时,抓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推进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渔船双控制度等。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投入品管控和废弃物处理,通过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方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农膜的资源化利用。

  (作者为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