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化作“蚕宝宝” 脱贫致富当好“领头雁” ——昭化区虎跳镇竹江村返乡农民工余天青创业纪实

日期: 2019-12-27 来源: 市扶贫开发局 分享:
【字体: 打印

返乡创业化作“蚕宝宝”   脱贫致富当好“领头雁”

——昭化区虎跳镇竹江村返乡农民工余天青创业纪实


余天青,48岁,初中文化,家住虎跳镇竹江村一社,村里人都叫他“蚕宝宝”。80年代末,初中毕业后的余天青走南闯北,因没学历没技术只能做些体力活,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不服输的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90年代中期,稍有积蓄的他回到家乡,在村上养起了羊和猪,据余天青介绍,当时养殖规模还不小,但由于受到市场的影响,羊和猪没有卖到好价钱,这次创业宣告失败。

为了打好经济基础,实现返乡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又再次出去务工。他学习了挖机技术,承揽了一些“小活路”,当起了小包工头。

几经周转,2018年,他毅然放弃了经营还不错的工程生意,自己开车到绵阳、广安等地考察“蚕桑”项目,决定再次回家乡创业发展。余天青说:“这次回来,正值昭化区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党的好政策让家乡焕然一新,我给村两委干部说了我的想法,干部们都很支持,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干好事、创好业”。说干就干,余天青自己投入了60余万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了桑树,建起了750平方的“蚕房”,添置了蚕具。

余天青在蚕房捡蚕茧

据余天青介绍,蚕茧盛产期是春夏季节,蚕种纸可达到50余张,5龄蚕(老蚕)平均一张蚕种纸的蚕量每天要吃300余斤桑叶,这就是我们的大忙季节,每天需20余人参与摘桑叶,捡蚕茧等工作。竹江村是移民村,同时也是贫困村,亭子口水利工程实施后,多数移民选择外出务工,贫困户中的“壮劳力”也基本在外务工。为增加本村移民群众和贫困户的增收途径,村两委干部组织协调移民群众和贫困户到其蚕房和桑树地务工增加其收入。目前,带动了本村8户移民户32人,贫困户6户24人在蚕房和桑树地务工。


树地

“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在本村务工,除了能照顾家庭,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巩固自己的脱贫成果。”在余天青桑树地里务工的贫困户余林山笑着说。

“蚕桑还是可以搞,不仅他(余天青)自己受益,我每天还可以挣70块钱工钱,“蚕宝宝”还管生活。”竹江村一社移民户牛文全说。

余天青说:“回家创业是我的梦想,我为啥要搞蚕桑,一方面因为它不愁卖、见效快、周期短、风险低。另一方面修剪的桑树枝条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桑树枝条粉碎后可发酵培育食用菌,不再像以往堆积在田间地头、水沟边发霉发酵,甚至一把火烧掉,有效解决了污染难题。今年以来,蚕茧产量2.5吨,毛收入达到15万左右,利润达到9万多。这都离不开党的政策好,离不开乡里乡亲的关心关爱。”

据了解,余天青准备会同村两委成立“蚕桑专合社”,探索建立“保、育、繁”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扩建和完善小蚕共育室、桑叶储存室、蚕茧烘烤房以及桑树地喷灌设施等,配齐自动化蚕床生产线,扩大养殖规模,扩容桑树地面积,同时吸引更多返乡年轻人共同创业,持续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把爱带回家,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竹江村第一书记 舒泓锦)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