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研究员 周喜应
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遵照这个总要求,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三农”工作经验教训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进行谋划,系统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农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中的具体体现,用习近平“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进行布局与设计,有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重塑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二要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深化“三农”体系、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三要推进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政策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耕地用养结合的轮作休耕、有毒农用化学投入品减量控害等修复和保护农业生态资源的行动,做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四要丰富乡村文化,并加大科教兴农力度,提升广大乡村文明水平和全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扎扎实实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笔者认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如下五方面狠抓落实。
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导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以下乡知青身份在陕北当过7年农民,始终关心关注“三农”,后来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是指导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他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他要求把做好“三农”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他认为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又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2016年4月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他还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说,党的农业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就要注意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和战略定位,作出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论断,创新发展了习近平“三农”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三农”工作,就是要运用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严格做到2017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的“八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上,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二、必须以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领
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党的十九大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此,要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生态振兴,遵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规律,保护大自然,并对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加以修复。加强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农民富、农业强、生态美的统一,充分体现新型自然生态的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以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首先要健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稳定的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奖励和补贴机制。其次是遵循和顺应大自然规律,强化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踏踏实实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再就是要因地制宜地构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大量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汲取其他发达国家和我国以往的经验教训,决不能再污染环境,而且要最终消除农业面源污染,使农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者。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基础上的现代化,是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
在强化绿色引领的同时,要加强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强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大对有毒农用化学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格农药兽药及各化学生长激素减量控害要求。扩大耕地用养结合的轮作休耕试点,加快节水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可持续永久利用的良性循环。
三、必须立足国情农情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新产业、农村脱贫攻坚和农村改革、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世人有目共睹。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过去相当长时期农业农村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与世界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特别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教育及农业农村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发展不协调,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严重制约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太低,农民基础养老金根本不能维持生计;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很不完善,报销比例极低;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相当薄弱,低保标准太低且覆盖面小;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高且不便利,等等。与城市比较,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设也很缓慢。更为严重的是城乡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部分乡村地区出现了“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必须防止在我国出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乡村衰败现象,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农村,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农村,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农村。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融合发展、共享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现象严峻。由于过去长期缺乏规划管理,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比较恶劣,农户随便建房,住宅布局混乱,安全性差,又无文化含量。村庄整体无配套设施,大多数农村没有上下水系统,厕所条件更差,生活污水随便排放;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都未经处理转运,随便乱扔;畜禽粪便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等等。导致农村的很多地区臭水横流,污浊不堪,臭气熏天,威协人畜健康。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投入品随意使用、过量使用,甚至乱(滥)用,许多有益的鱼鸟蜂虫花草林木等有益生物深受其害;废弃的秸秆柴草随便堆放、随意焚烧等,严重污染了土壤、水源和空气。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负荷日益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和土壤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迫切需要广大农村提供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以及农耕文化、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
三是农村基础薄弱农业基础不稳固。当前,我国乡村的发展较为滞后,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农村是最大的短板。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最薄弱环节、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和公共服务能力滞后,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差,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村容村貌差、如厕条件差等,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农村“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学费高”“出行难”更突出。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质量不高,六成的耕地是中低产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农业基础很不稳固,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都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相当虚弱。必须深化改革,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困扰的难题,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还要继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其发展能力。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近些年农业发展成绩斐然,但土壤、水源等环境生态资源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部分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农产品竞争力减弱,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和不规范的大量使用化学农业投入品,使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等都遭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成为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主要根源。我国使用的许多农药,尤其是在蔬菜和中草药材等小宗作物上的化学农药,由于过去较长时间残留标准制定和检测技术研究严重滞后,难以监控农产品的安全风险,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匹配。我国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也很严重,尽管近些年来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高治理成本与技术推广难等方面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也严重威协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人们对安全、健康又美味农产品及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有较大差距,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民众最关心最聚焦最困扰的问题之一。
四、必须立足国内保自给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现代化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方向。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大力推进农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要素,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自给,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转变农业发展动能。要更加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品牌效益,更加强调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粮食安全、提质增效、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遵循大自然规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进行。
我国地域辽阔,乡村类型多样复杂,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乡村差异很大。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实行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稳定和保证粮食耕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棉油菜果茶中药材等重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地,根据民众需求,保量提质增效,用养结合地保护好所耕种的土地,加强生产能力的建设,做到产业兴旺。对于不适宜发展粮食及其它农作物生产的区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种植产业,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把绿水青山建设成为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优化布局,要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力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效益。面向全世界,强化品牌效益、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竞争优势和农产品竞争力。要不断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
要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农药兽药生长激素等各有毒有害化学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耕地用养结合的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行动的实施。
五、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提高乡村文明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实施乡村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传承、发展和提升我国优良传统的农耕文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高广大乡村社会文明水平,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首先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增强广大农村地区公务员、科技人员、教师、医生等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促进广大农民教育科技文化的全面快速进步。
同时,要强化科技兴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因此,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提高我国科技兴农水平,还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经营过程中,自觉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进步。
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现代农业”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现阶段农村互联网、物流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滞后,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通供求双方的信息壁垒,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前提条件。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的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信息产业与农业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生产者效率和能力,可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