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细化实化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为何提出?难点在哪里?究竟怎么干?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张云华认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如果乡村衰败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化离不开乡村现代化。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69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乡村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战略定位和抓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定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千头万绪,需要抓总,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有利条件和难点在哪里?
在张云华看来,乡村振兴在新时代背景下有诸多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主要在:
第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政府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优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纷纷出台支持乡村振兴的文件,相应的规划、财政等方面都会支持乡村振兴。
第三,乡村自身优势。乡村有广阔天地,有美丽自然的环境,有清新的空气。城市不一定具备的优势,乡村恰恰能起到补充作用。要认识到乡村的独特优势,把乡村的优势挖掘出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农村的复合功能,形成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适宜人居的乡村环境。
张云华也指出,乡村振兴也面临很多难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根据乡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人口变动趋势,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制定乡村振兴具体规划;第二,农村劳动力、人才流失问题,缺人的问题;第三,农村资金流出的问题,缺钱的问题;第四,农村缺地的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要进一步改革
张云华指出,纵览农业农村改革四十年的历程,有两条经验最为关键、难得:一是赋权,二是市场化。在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赋权和市场化仍然具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将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的动力。
未来,乡村振兴从哪些方面发力?张云华认为,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依靠改革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改革的目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首先,农业现代化。通过农地流转、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等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率。其次,农村现代化。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覆盖农村地区。
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张云华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指导性意见。在乡村振兴中,政府的作用在于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事业,政府支持、引导、设定规则使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不可能包办一起,要讲究效率、避免浪费。使市场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进一步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打通制度通道,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框架,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民房屋财产权流转,让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让市场在配置农业资源、农产品中起决定性作用。
针对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张云华认为,第一,政府财政投资,政府不能包办,要有长远认识和规划,不能浪费,讲求效率;第二,社会资本不能与农民争利,而要优势互补,为农村农民生利;第三,信贷资金要下沉到乡村,发现农业和乡村的可贵之处;第四,乡村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通过市场的力量,等价交换,乡村资源要转变为资本、资金,实现价值。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价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对于“怎么留住人”的问题,张云华表示,第一,让留在农村做农业、做其他产业的人能挣到钱。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民也不能太辛苦,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机械化、智能化的装备;第二,让留在农村的人享受便利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享受美好生活。还要吸引城里人进入。未来,在农村的居住的不一定都是农民,还可以是很多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