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兴农——写在2018“农业质量年”开启之际②

日期: 2018-01-17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
【字体: 打印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将坚持绿色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切实推动农业空间布局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推动农业走上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当然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对绿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正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持续动力;同时,资源环境的弦绷得太紧,已经难以为继,倒逼农业必须转型升级。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经历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构建同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兴农新格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而紧迫。

  绿色兴农就是要调整空间布局方式,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林地,都是生态之肺。农业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要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逐步修复退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加快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落实和完善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让草原恢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开展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林业和湿地养护等。

  绿色兴农就是要调整资源利用方式,根据资源承载力确定产业开发强度。耕地、淡水等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只有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农业发展才可持续,强美富的三农画卷才能常新。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守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让累坏的耕地喘口气;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力争重现插根筷子能发芽的丰厚。要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

  绿色兴农就是要调整生产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循环低碳的生产制度实现减量增效。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利用率不高,不仅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在减量增效、变废为宝上下功夫,将投入品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物质闭环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一方面,要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另一方面,要完善畜禽粪污、秸秆、地膜的回收利用,让畜禽粪污变成沼气发电、沼液沼渣作有机肥,让秸秆成为造纸、饲料、生产可降解餐盒乃至燃料的好原料。

  绿色兴农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的过程中离不开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调动政府、社会、生产者、消费者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到绿色兴农的事业中来。及时调整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倾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精准提出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方案。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与农业绿色发展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从黄土黑地红壤,到山林田园湖泊,一场关乎亿万农民福祉、关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变革,正在广袤乡土大地上开启征程。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绿水青山的自然回归。成功没有捷径,幸福要靠奋斗,让我们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奋斗,合力绘就一幅山清水秀、仓满库盈的绿色兴农新画卷!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