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秦岭山脉与大巴山脉东西横亘、平行耸立,扼守四川北大门的广元市就坐落在这绵延的大山之中。两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既造就了广元“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这一独特的气候条件,又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如今,在这片1.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能领略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的千年回响,感受川陕苏区核心区域的红色基因,更会惊叹于在巍峨壮丽的高山峡谷和连绵起伏的深丘沟壑之中,勤劳智慧的广元人民依山就势、连片成带打造了多个百亿元产值的农业特色产业,写下了广元从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这一重大历史跨越的一个个生动注脚。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阶段不同要求更高。2022年,农业农村部就选择脱贫县相对集中、产业基础好的市(地、州),整市建设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出安排,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乡村振兴局与广元市人民政府就支持广元整市探索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达成合作框架协议。自此,一个全新的课题被正式交到广元手中。
一年多来,广元举全市之力,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将整市建设全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纳入全市“1345”发展战略,作为三农工作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课题新解法,实现了新突破。
协同联动强势能
在3月29日召开的广元市委农村工作会上,市委书记何树平就广元继续加快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再次进行深入部署。虽然此时从省直机关赴任广元市委书记不到10个月,何树平却已多次深入县区乡镇,就如何纵深推进引领区建设展开专题调研,提出了攻难点、破堵点的11个主攻方向,并在市委相关会议上专题部署,足见其重视程度。
这个市委书记心中的“重点工程”,因为被国家和省级层面寄予了“蹚路子”“创示范”的重任,且是全国“独一份”,在一开始就点燃了广元全市上下的斗志和热情。2022年农历新年刚过,广元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广元市整市创建全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两位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为成员,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专司其职。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局工程,在全国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没有成熟路径可遵循;如果没有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局谋划、全面部署,没有全市上下联动、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的‘硬招’‘实招’,在短期内很难见成效。”广元市市长董里在部署推动引领区建设的多个不同场合表示。
为此,广元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编制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市统筹、县乡村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和专项比武考核机制。四川省将引领区建设列入对广元市个性化考核指标,广元市将其纳入对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考核权重占比达50%,指挥棒硬起来,让各级干部都动起来;针对全市基础最好、竞争优势最明显的茶叶、猕猴桃、核桃、肉牛羊、土鸡“五大百亿”产业,市里组建专班,市领导任“班长”,让力量更聚合。
即使2022年遭遇新冠疫情冲击,广元仍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引领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对照“任务清单”调度工作进展,检视工作问题,推进阶段任务,在相互学、比着干的浓烈氛围中,形成引领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强劲态势。
全链开发提效能
引领区建设虽然是项新课题,却并非完全“摸着石头过河”,广元市与部省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多次会商深入研究,思路目标逐渐清晰,全域规划、全链开发、全市联动、全程服务的推进方式被正式确立。分管引领区建设的广元市委副书记蔡邦银表示,引领区建设核心就是要瞄准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全链升级新样板、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新典范、特色产业合作经营新标杆、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新高地“四个靶点”,探索新举措、新打法,把产业做强、把质量做优、把机制做活、让农民增收。
在全产业链升级实践中,广元始终坚持“一盘棋”统筹布局,加强脱贫产业发展分类指导、强化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多维度全环节绘制“五大百亿”全产业链发展图谱,精准强弱补短,延链、补链、强链。
在这一思路下,广元一方面着力培育壮大以农发集团、广茶集团、米仓山茶业集团、四海三联等为代表的“链主”企业;一方面“抓具体具体抓”各个突破,黄茶、苍溪红心猕猴桃、广元灰鸡、朝天核桃等十余个广元特色良种资源保护与研发推广全面加速;粮经间套轮作、果畜配套、“稻果渔”综合种养等一批新的种养模式被全面推广,全市480万亩脱贫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巩固;29万余亩低质低效农业园区、特色种养基地改造提升逐一对账销号;129个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902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21.7万个农户种养庭园,带动特色主导产业全链发展升级;休闲农业与光伏等脱贫产业持续发力,年带动3.2万余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生态绿色是脱贫产业的底色,要把产业底色变为产品特色,关键是绿色标准化生产,难点在优质如何优价。为此,广元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建立从产地环境到生产全环节再到餐桌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机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认证面积达200万亩,认证有机农产品365个、数量全省第一,“广元黄茶”“苍溪红心猕猴桃”“剑门关土鸡”“王家贡米”“青川白茶”“朝天核桃”等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仍卖出了好价钱。
在合作经营上,广元打破主体分割经营现状,在全市遴选有实力、带动作用强的经营主体牵头组建茶叶、猕猴桃、核桃、肉牛羊、土鸡等产业经营联合体,建立农资统供、技术统训、病虫统防、品牌统创、产品统销,分类分主体生产经营的“五统两分”合作经营机制,将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带入全产业链,实现合作经营、共同发展。
“主体联合抱成团,共建共营共赚钱”。2022年,广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占比57%,农户产业和就地就业增收比2020年增加1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脱贫攻坚收官期的2020年增加24.5%;农产品加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农产品电商销售占比,分别比2020年增加17%、19%,脱贫产业全链拓展成效不断被刷新。
创新探索添动能
产业发展局面打开后,广元聚力打破要素瓶颈,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设立人才引进培育专项基金,创新建立财政投入改奖补、改股份、改贴息、改购买服务、改担保、改分险“六改”机制,财政投入特色产业发展资金35亿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经费6320万元,乡村振兴农业贷款补偿金余额达1.7亿元,金融机构对引领区贷款余额550.7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85亿元,全市引进培育下乡返乡创新创业人才达3000余人。
在技术支撑上,广元积极探索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技术创新团队、一套技术模式、一批“剪刀干部”(技术服务干部)、一批实用技术推广员“五个一”技术创新推广模式,广元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牛羊布病等产业痛点难点技术攻关更加用劲提速。
为有效解决产业发展服务中“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等现象,广元统筹整合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关资源力量,按照市建总平台、县区建分平台、镇村建服务站点的方式,创新建立生产技术、产品营销、投融资、风险防控“四大”协同服务平台,统筹资源力量、统筹协调调度、统筹服务管理,分类开展协同服务,打通服务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昭化区“四大”平台管理中心生产技术协同服务平台负责人邓杨江介绍,该平台统筹全区农技、农机、农资等服务资源力量,统一开展线上线下协调调度服务。目前,平台正在开发“嘀嘀农机”“快递农资”等软件,以后技术服务将更加快捷精准。
返乡创业主体肖扬体会更深,在深圳务工多年后他返乡创业种植红心猕猴桃,由于不懂技术,种出来的猕猴桃大多是“歪瓜裂枣”卖不出去,几年下来就亏了十几万元,自从区里建立了服务平台,为他及时提供技术、协调贷款、销售产品,现在他的猕猴桃园又起死回生。
引领区建设以来,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雅拉德荣肉牛全链开发项目、投资30亿元的剑门优食谷高端食品全链开发项目、吉香居蔬菜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广元。印象川之味,继20多年前在青川县七佛乡创办七佛茶厂后,又在青川木鱼食品饮料产业园新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设新厂。谈起为何选择广元,“英雄所见略同”——绿色生态成规模的原料基地、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当地党委政府重农强农的实干劲头。
创新驱动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目前,聚焦引领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广元正瞄准十个方面重点发力。从初步破题到完全解题,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相信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解开一个又一个线头,广元上下将用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脱贫特色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