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已建成220个省级样板村镇 乡村文化振兴“样板”应是这样

日期: 2023-02-22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分享:
【字体: 打印

2月21日,达州市宣汉县厂溪镇村民王文艺早早来到白马镇毕城村文化广场,支起了售卖麦秆画的小摊子。在小摊旁,一台群众文化展演正在“乡村大舞台”上演。精彩的节目表演、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展销,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同时,也带热了他的摊位。

当天,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表彰暨现场推进会在宣汉县举办,会议表彰了四川第二批120个“省级样板村镇”。随着第二批命名名单出炉,我省已累计评选出“省级样板村镇”220个,建成“市级样板村镇”1346个、“县级样板村镇”5061个。

毕城村正是第二批120个“省级样板村镇”之一。在这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等设施得到充分运用,群众文化活动持续火热,农文旅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有序,村民素质不断提升。由北大教授向勇牵头创建的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近年来积极组织主题墙画、景观营造等乡村艺术创作,定期开展春伞节、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等活动,带动全村形成了“人气旺、村民乐、文化兴”的态势。

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2021年起,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财政厅等九部门联合启动了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按照分级负责、逐年推进的思路,在全省范围内建设500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2500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10000个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

梳理已获评的220个“省级样板村镇”不难发现: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是其共性特点。如获评第二批省级样板镇的隆昌市响石镇,以本地历史传说、文化故事为素材,创新村歌表现形式,将村歌与时代新风结合,提升村民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品牌塑造”是其衍生功能,从首位品牌出发,形成品牌集群,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再如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自评为首批省级样板村以来,以稻鱼共生、三产共融、人文共续为主题,打响“鱼先生”文化IP,将“鱼”元素融入乡村文化新空间建设,联通周边高桥竹村、双桥村共同发展“三村联动·如意原乡”乡村振兴示范区。

同时,以“省级样板村镇”为中心,当地从地理位置、地势条件出发,促进全域同向同行、齐头并进,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例如,广元市以首批样板乡镇昭化镇为蓝本,打造阅读、艺术展览、文体“嵌入式”文化阵地,带动建成了剑门关镇、青溪镇、曾家镇、白朝乡等一批具有广元特色的样板乡镇;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油纸伞文化通过实物形态进城市、进学校、进区级、市级“三馆”,将精神理念全面融入当地城市生活。

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样板村镇是乡村文化振兴塑形铸魂的载体,样板建设促进了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资源整合,激活了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描绘了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文化图景。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