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网讯(杨黎明)实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昭化区由原来的29个乡镇、街道,调整为12个镇,减幅达59%,建制村由210个调整为126个,社区由23个调整为24个,村民小组由1370个调整为824个。因村、社区所辖范围变大,政府拨付的办公费、公共服务运行费等费用不能满足年度开支。
为有效盘活村、社区经济,不断提高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昭化区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导村、社区党委依法依规盘活现有固定资产、土地、水库等资源,实现现有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形成“齐抓共管、互利共赢”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谋划固定资产发展方向,增亮旧楼“经营色彩”
“曾经忙碌热闹的村级办公用地,因乡镇区划改革,如今已不复往日的活力,对于一座800余平方米的建筑来说,它仍有发挥余热的巨大潜力。”看着闲置的原村委会阵地,昭化区元坝镇马克思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和平陷入了沉思。
“我们社区现在活动阵地比较少,社区内有很多企业,他们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开展活动的地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修缮一下原阵地,完善一下功能向企业出租,既解决了社区群众活动阵地少的困难又可以发展集体经济,这不是一举两得嘛。”听了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刚的一席话,社区“两委”干部纷纷点头支持。
金点子重在落地,说干就干,社区“两委”干部立即行动,一方面,组织力量深入企业了解对活动阵地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的需求,联系企业签订协议;另一方面,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负责研究具体方案,敲定维修事宜。
“以前社区组织免费量血压、医疗检查还要走很远去社区活动中心。现在可好了,自从闲置的村级活动阵地被修缮一新,参加活动只需要走几分钟,比以前方便多了。”社区居民李大妈高兴的说到。
据了解,自从社区将原村级阵地出租获得收益后,社区党委多次组织开展免费老年医疗体检、妇幼保健筛查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盘活集体土地经营方式,谱写砖窑“发展新篇”
“不能烧砖,咱可以干别的呀!”看着因产业升级,社会对老式砖的需求量直线下降,昔日火红的砖窑已杂草丛生,社区干部游凤看着曾在父辈工作的地方变成现在的样子,心中不免十分伤感。
闲置资源再利用一直是困扰社区党委的一个难题,社区党委推行资产运营模式。依托现有土地资源,出资2万元拆除了废旧的厂房,完成了土地平整,“造”出了14亩空地,并按照区域将土地划分为好几块,分类完成资源盘活。
“这里是我们以前合并村集体收储的一块地,5亩地左右,去年租给了广巴高速的项目部,一年的租金3万,我们在盘活集体资源这块,把地给用起来,为社区集体增加了收入。”马克思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和平说。
马克思街社区通过独资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公开租赁等方式,将社区闲置土地、老砖厂、闲置仓库、林地等“沉睡”资源利用起来,进一步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使“原生家底”摇身变成了“活资产”。同时,社区党委积极协调企业设置社区居民专岗,累计解决20余名社区群众务工难、务工远等问题。
兴办生态旅游经济实体,激活水库“满池春水”
“这要搁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一个小水塘竟然能搞旅游?”高阿姨是胜利水库垂钓园内的一名服务员。走进胜利水库,映入眼帘的是游客们惬意地垂钓,鱼儿在水中嬉戏,孩子们在大人的看护下感受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马克思街社区利用胜利水库、光华水库近20亩水面招商引进的休闲垂钓庄园,现已成为元坝镇休闲旅游服务的一张新名片。作为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经营项目,胜利水库的发展为社区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马克思街社区还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集体经济入股,不断扩大社区经济规模。
“以前没有和专业公司搞合作的时候,社区将水库租给了个人发展养殖业,每年的租金也就几千块钱,去年社区将水库收回自己养鱼附带开始经营农家乐后,估算正常营业以后分红10%,应该能达到10万块钱以上。”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刚欣喜的说到。
通过租赁、入股、招商等方式不断注入持续动力,马克思街社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效益,促进社区集体和居民增收。
集体经济的壮大改变了以往小区集体“无钱办事”“服务欠缺”的窘迫局面。小区利用现有集体经济收入资金开展社区、小区活动阵地亲民化改造,居民健身器材配备,儿童游乐区升级和停车位规划等民生实事项目10余个,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让小区居民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