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决定》解读三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竞瑜
举行“永远跟党走 万人踏歌行”等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活动、聆听老红军讲述经典红色故事、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旅游……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幕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画面在广元大地上演,掀起了一股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围绕对标“学史明理再深化”、对标“学史增信再锤炼”、对标“学史崇德再提升”、对标“学史力行再出发”这4个方面作出12项具体部署。
《决定》第四部分指出,坚持学史崇德,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汲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强大力量。2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中共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先茂,他对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在不同时期,广元这片红色土地蕴含了哪些伟大精神?
杨先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包含着广元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红色印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广元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广元这块热土是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木门会议旧址、旺苍中国红军城、苍溪红军渡、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等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元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支援国家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原广元县、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都留存较多的三线建设遗址遗迹,可以说也同样是三线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剑阁县创立了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典型——“四川的大寨”剑阁化林大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个山区小山村,凭着“战天斗地”精神创造出来的业绩,多次被评为全国的粮、棉、油生产先进典型。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英勇的广元儿女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旺苍北部山区鹿渡村群众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在全省乃至全国成为农村改田改土的先进模范典型。东河口地震遗址、枣树村灾后重建两幅标语、广元的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等成为伟大的抗震精神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元干部群众自信自强、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如期完成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沉着应对、科学防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守牢守住了四川北大门,广元实践印证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广元大地的许许多多社会实践活动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发源地和践行区。
记者:如何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杨先茂:作为革命老区,广元的红色资源遍布四县三区。据普查,全市现有登记在册的红色资源共计462处,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00余处,广元红色资源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挖掘研究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三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广元印记,比如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广为传承的红军精神“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内涵挖掘、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研究阐释。发挥好木门会议旧址、苍溪红军渡、青川地震博物馆等纪念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保护好境内的红军石刻标语、太公红军山、三线建设等遗址遗迹。管理好东河口地震遗址、枣树村两幅标语等历史遗存。
结合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利用好黄猫垭战斗和广昭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等遗址遗迹,开发独具广元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推出广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广元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在广元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地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色,强化教育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