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罗汉之一 · 诺距罗 北宋摹本 日本京都市高台寺藏
贯休(832—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今金华市)兰溪人,是著名的画僧、诗僧。唐末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贯休坐蒲团于杭州灵隐寺。
在杭期间,贯休曾投一首七律诗《献钱尚父》给当时尚未称王的钱镠,云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因当时钱镠有统治天下的野心,要求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贯休不肯顺钱镠之意,遂离开杭州。
之后,贯休曾在富春申屠山大雄寺之南隐居过一段时间,并大抵在公元901年至903年间入蜀,号“禅月大师”。
十六罗汉第三尊者 北宋摹本 绢本设色 92.2cm×45.4cm 日本宫内厅藏
贯休与《十六罗汉图》
贯休是唐末五代杰出的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十六罗汉图》。
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尝睹所画水墨罗汉,云是休公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故悉是梵相,形骨古怪。”
据《宋高僧传》记载,贯休在杭州时,曾受众安桥张氏药铺之请,画罗汉一堂,云“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方成之”。
贯休画罗汉,胡貌梵相,庞眉大眼,丰颐隆鼻,形象奇特,富有艺术的夸张趣味,甚至有一种宛如相斗时神经紧张的变形。
贯休的笔力遒劲,线条紧密自如。在师法阎立本、吴道子、尉迟乙僧的基础上,他开拓立意,变形装饰,宗教气渐渐薄弱,含有一种玩世的意味,使佛画逐渐向士大夫画演进。
十六罗汉之一·因揭陀尊者
传世的《十六罗汉图》有绢本、纸本、石刻本等,多为宋代摹本,真迹却极少流传。杭州孔庙现存其罗汉刻石十六方,为原圣因寺所藏。
十六罗汉之半托迦尊者 北宋摹本 日本京都市高台寺藏
圣因寺的前身是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的行宫,雍正五年浙江巡抚李卫奏准改行宫为圣因寺。清乾隆帝南巡时曾专程巡幸圣因寺,并在寺内发现了北宋《宣和画谱》中记载的作于唐广明元年(880年)贯休《十六罗汉图》,这批画像自问世后,就流传于浙中,至清代几经辗转才被置于圣因寺。1963年,贯休《十六罗汉图》刻石由浙江省博物馆内的圣因寺罗汉堂迁往杭州孔庙保存。
贯休所绘《十六罗汉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十六罗汉第三尊者(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