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未长成,订单先“上门”。在利州区龙潭乡,当地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实施“订单农业”。今年当地新发展的120余亩富硒水稻,刚栽进田里就被订购一空。
近两天,水稻栽种已进入尾声。在龙潭乡复兴村的富硒水稻种植基地内,利州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会员们正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栽植新品种水稻,会员们真正参与到水稻种植全过程中,为后期的网络销售推广打下了基础。
体验劳作的乐趣,这是新联会组织的颇受会员喜爱的项目。“通过体验,可以让我们的会员了解农村,为以后农产品推广奠定一定的基础。”利州区新联会会长王耀坦言,同时,会员们可以为乡村振兴发挥各自更多的优势。
为群众栽植水稻不仅是志愿服务,更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环节。今年初,当地与利州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四川岭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宣传、购销协议,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解决当地稻米销售问题。四川岭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蓉表示,目前龙潭乡有30余户农户签订了协议,公司为协议农户统一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统一品牌销售,每年以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进行全部收购。
协议“兜底”,让常年在家务农的复兴村村民黄复海吃下了“定心丸”。有着丰富水稻种植经验的他,听说村里通过订单的方式发展富硒水稻,第一个带头将家里的9亩稻田全部签入协议。“去年我自己种的亩产在1200斤左右,按照现在签单的价格,每斤比市场价高1块钱,9亩我就要多收入12000多块钱。”黄复海信心满满,掰起手指头算起了收入。
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李蓉坦言,接下来,他们公司将扩大合作规模和种植面积,以期达到1500亩。
“订单式”农业种植,既适应了市场需要,又避免了盲目生产。一张张“订单”,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尝到了“甜头”,资本、技术、信息得到更加精准的配合,既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保障了群众稳定增收,让当地优质稻米种植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广元新闻网记者 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