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评论 | 碳达峰、碳中和:农业扮演什么角色

日期: 2021-03-29 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
【字体: 打印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也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环境保护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的共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何破解发展和保护两难悖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早年间看到了另一种破题思路。1997年他到福建三明常口村调研时就曾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建设生态省,也是他在2000年担任福建省省长时率先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更是作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从一省一域的思索实践,到引领大国发展转型,再到向国际社会作出减碳承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与时俱进,不仅引领我们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迈进,也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农业的作用举足轻重。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林地。与工业相比,农业本身就具有“绿色”属性和多重功能,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产业要增绿,要真正用好“两山”理念,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绿色康养、生态教育等服务,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然,农业的核心功能还是保供。我国人多地少水缺,农业保障和支撑着14亿人的农产品供给和6亿多农民的生计,实属不易。当前我们也正在大力推进农业的减排增效,但是,农业减排不是不施肥、不打药、不养猪,而是要在减量循环、变废为宝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畜禽粪污变成沼气发电、沼液沼渣作有机肥,让秸秆成为生物质燃料。

  绿色优质的好产品、天人共美的好生态,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业最独特的价值所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让绿色成为农业最靓的底色。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