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唱好“双城记”扮靓“生态圈”

日期: 2021-03-16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分享:
【字体: 打印

广元新闻网讯(王菲菲)挖坑、定根、培土、浇灌……近日,“美丽广元锦绣蜀道”——我为蜀道栽枝花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在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举行,川渝两地统战部门、高校、新联会、知联会、企业等各届代表捐花、捐款并参与植树活动,携手共同为蜀道添新绿。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昭化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理念,树牢生态绿色发展思路,以实际行动支持川渝两地共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同保护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携手共进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

草长莺飞春意浓,植树添绿正当时。植树节当天,昭化区卫子镇梅树村、插江河卫子镇至柏林沟镇沿岸,当地干部群众也开展了移竹造林活动,大家密切配合,或挥锹铲土、或扶苗踩实,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笋用竹能达到三年出笋、五年丰产,预计亩产超过3000元。我们围绕插江两岸栽植笋用竹,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带动卫子镇乡村旅游发展。”卫子镇农业产业融合中心干部侯进介绍,卫子镇紧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柏林古镇,今年,全镇计划移栽笋用竹4000亩,届时,将形成一条靓丽的竹林风景线。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林只是昭化区深入践行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迈出的一小步,在共建嘉陵江流域生态屏障工作中,昭化区各部门联防联治,携手推进嘉陵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开展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和巡查行动。

该区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积极推进“林长制”,实现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双增长”目标。科学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完成了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据统计,2020年,昭化区依法管护国有林7600亩,完成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兑现补助资金1324.99万元。该区与四川省长江造林局共谋森林经营项目,实施国家储备林10万亩,并在昭化镇、卫子镇新建义务植树基地两个,打造柏林湖湿地公园增彩添香示范点1个,建成插江竹林风景线、射箭药博长廊、大昭线等3条增彩添香廊道。

打造特色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添彩

“社会各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根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实施‘大蜀道增彩添香’工程和‘大蜀道乡村振兴’项目。”昭化区主要领导在会上曾多次强调。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对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促进西部地区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构建巴蜀文化走廊昭化实践中,该区将“保护”与“发展”并举,充分挖掘巴蜀文旅资源的独特禀赋,着力打造昭化文旅特色品牌。

据悉,未来5至10年,将初步完成剑门关——大朝驿站——昭化古城“百里杏花红”景观长廊、山花烂漫野花景观廊道、大朝蔷薇小镇和20个花果园(或景观节点)建设,实现昭化景区规模化、景观化、产业化、品牌化,助力广元成为和世界文化对话与牵手的美丽使者。

近年来,昭化区在插江河卫子镇至柏林沟镇两岸大力发展楠竹、方竹等适生品种,着力建设笋用竹栽植示范基地和竹林风景线,开发竹林的文化、旅游、经济等功能,推进绿色发展,让竹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法宝。截至目前,该区已栽植竹林约3000亩,建成景观节点10余处,吸引社会投资800万,就近解决务工人员约1000人,成功研发“昭化竹笋”等系列产品10余个。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质是建设新的‘经济走廊’。昭化区发起成立的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通过文旅融合,大力推动成渝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业协同发展。”昭化区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