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奋战一线“拔穷根”冲刺显现“青年力”

日期: 2020-11-02 浏览量:2311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分享:
【字体: 打印

奋战一线“拔穷根” 冲刺显现“青年力”

脱贫攻坚给广元带来了什么?(一)


“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的观点,并多次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了一系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广元市委、市政府坚定落实这一史无前例的国家行动,发出“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号召,带领全市上下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以通过不断攻坚克难,确保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日起,广元日报将以“脱贫攻坚给广元带来了什么?”为主题主线,陆续推出“一批年轻干部在成长”“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产业”“探索出农村基层治理的路子”“跟上了与全国全省脱贫奔康步伐”大型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广元立足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腹地,是四川6个整体纳入脱贫攻坚的市(州)之一,7个县(区)均是贫困县区的特殊市情,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书记的头等大事,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在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中成长成才。

    有了一个个年青的身影在脱贫攻坚的广阔天地里奋勇当先,不断挥洒智慧与汗水,广元2013年底率先在全国探索实践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7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7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4.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4.6%下降至2019年底的0.06%,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取得决定性进展!

第一书记“沉下去”村里的青年多起来

    “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以70后、80后、90后为主,他们驻村后以身作则,主动积极开展工作,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青年人一起投身脱贫攻坚,为全市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汇聚起了强大的‘青年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选派4583名党员干部担任739个贫困村、1802个非贫困村的第一书记。

    “6月份到现在,枣林皮蛋的销售额有50万元了。”10月28日,34岁的张巍高兴地告诉记者:9月份,预计销售3个月的皮蛋库存全部销售一空,“线上+实体店”销售额突破30万元;6月份开始筹备建厂,10月15日在旺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了旺苍县老鹰茶皮蛋加工坊……

    作为枣林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张巍一边忙着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继续扩大枣林皮蛋的销售渠道,打造出五香、老鹰茶等不同味道的枣林皮蛋,一边筹备着年后将村里的鸭子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村里的养鸭户们都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人想养鸭,这都是‘皮蛋书记’打下的良好基础哦!”

    张巍口中的“皮蛋书记”,叫李双君,是一名退伍军人,2016年7月被旺苍县环境卫生管理局选派到枣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到枣林村后,1984出生的李双君,立足村民有养鸭包皮蛋卖的传统,以一抓到底的决心,勇往直前的果敢,带领村民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将枣林皮蛋卖到了全国各地,并以此为突破口让枣林村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也正是看到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枣林皮蛋的效益越来越好,张巍等青年便回到了村里……在李双君看来,这是对他驻村帮扶的充分肯定,更是枣林村未来的希望所在。

    不只是李双君,同为80后的胡杰也在驻村帮扶中找到了村里的希望。被市科协选派到朝天区曾家镇毛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胡杰特别注重村后备干部和村党组织新鲜血液的培育。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胡杰回引90后大学生王钧投资20余万元开办民宿,并计划将他发展为村后备干部;31岁的刘金花是“布谷·布谷”生态康养谷经理,积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被培养成了村文书……

    对此,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选派到青川县大院乡大茅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胡江(仡佬族,贵州石阡人)也认为,要改变贫困村的面貌,助推村里的长远发展,必须得发挥好青年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6年3月到大茅村以来,1975年出生的胡江以一名军转干部的独特魅力,通过言传身教,将村里的90后大学生徐敏培养成为了中共党员和村干部培养对象。

    “是胡书记让我明白了,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作为村里的年轻人,积极投入到家乡建设,是光荣的,是有意义的。”一提起胡江,徐敏的言语里就充满了感激。

面向需求“开出花”缺失的服务补起来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着力整合资金、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努力将缺失的服务逐一补起来。

    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改造农村薄弱学校401所,办好29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22.7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含30486名建档立卡学生)零辍学失学;开展大病集中救治6.78万人次、重病兜底保障2.25万人次、慢病签约管理10.06万人次、其他疾病救助23.94万人次,报销医疗救助资金17.49亿元,创建“四好五有”健康家庭19.54万个、“六好”健康村1042个……

    2018年11月10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于昭化区需要做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昭化区人民医院血透室挂牌投入运行。

    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昭化区没有一所医院建有血液透析室,该区血透病人必须前往市级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不仅往返奔波劳累,而且治疗费用较高。

    2018年4月以来,昭化区抢抓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争取对接浙江省龙泉市人民医院在该区探索实践“组团式”医疗服务,以群众亟需的血液透析、神经外科手术等为突破口,着力补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努力让昭化区群众能更好地在家门口就医。

    “到元坝比到广元城区要近得多,当天还可以往返回家,方便了不少。”昭化区王家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孙培兴说,昭化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成立后,他一直在该院做透析。“区内就医可以报销90%的医疗费用,极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通过龙泉市医务人员的挂职帮带,为我区培养了神经外科、血透、肾病内科等科室的15名年青医护人员,给我们留下了‘永不走的医疗扶贫队’。”昭化区卫健局局长李永玺介绍说,目前经龙泉市医疗扶贫团队的协作努力,昭化区人民医院血透(滤过)设备达8台,透析患者30人,已开展血透业务6348余台次。

    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龙泉作为”不同,全国第一家省级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在我市一启动试运行,就充分发挥了科技扶贫的“110”作用。

    “草鱼重4两左右,落鳞片,有红色斑点,请问该怎么防治?”2016年9月20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广元平台一开通试运行,旺苍县五权镇三溪村贫困户何红祥图文并茂的“科技需求”就经村平台信息员、县和市平台分诊员处理后,显示在了张明建手机的“四川科技扶贫在线”专家版APP中。

    张明建是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程师,也是“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广元平台的2356名专家之一。“这是草鱼赤皮病,由水质恶化引起……”收到何红祥的“科技需求”,张明建立即做了回复。

    如今,有“四川科技扶贫在线”的一路相随,何红祥不仅熟悉掌握了草鱼养殖技术,还因此增收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有‘四川科技扶贫在线’里的专家给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发展产业也更加有信心和底气!”

    “‘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及时有效为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提供了专家咨询、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等无偿服务。”“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广元运管中心主任刘德润表示,通过整合各类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等主要农业产业领域科技专家,我市组织建立起了包括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等在内的信息员队伍,长期扎根在农村科技工作第一线。

    目前,广元已在全省率先对所有县区、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全市入库信息员队伍8360人(平均年龄46.9岁,40岁以下占47%),专家队伍2356人(平均年龄48.3岁,40岁以下占34%)。截至10月26日,全市科技需求累计推送153536条,占全省12个市(州)的23.8%。

创新创业“结出果”振兴的根基建起来

    据市人社局统计,脱贫攻坚以来,我市成功回引4.67万名农民工、940余名农民企业家返乡投资兴业,特别是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力推动农民工及时返岗就业同时,全市回引3300多名农民工留乡创业。

    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围绕“7+3”现代农业、“6+2”新型工业和5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重点,全市累计创办产业项目3万多个,并通过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农民工党员达1.4万余人,3615名农民工担任村干部(其中,1071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占比78%以上)……

    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是我市一个普通而不凡的山村。

    说岫云村普通,因为她和其他村一样,一度时期也面临着“全是茅草屋”、农产品卖难等现实问题。

    说岫云村不凡,因为她在返乡创业、1985出生的村支部书记李君的带领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年轻人,好好干”的殷殷嘱托,搭乘互联网快车,经过12年努力,率先闯出了与其他村不太一样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推行“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扶贫模式,与2882户农户签订养猪协议,并联系各大企业累计帮助当地群众销售“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农产品3000余万元……

    “现在,岫云村从一个‘落后村’蜕变成了全省首批‘四好村’,并成功创建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白驿镇党委书记薛小军说,2019年岫云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落18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岫云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将有望突破3万元。

    “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归乡村。”李君表示,这些年岫云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靠的是全村老百姓的辛勤劳动……“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机会,我们要有时代担当,为乡村振兴作更多贡献。”

    与岫云村相同,剑阁县东宝镇西阳村也因为村支部副书记邓小燕的创新创业,让村民过上了“像春天的燕子一样”的生活。

    1989年出生的邓小燕,2015年返乡后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发展“东宝贡米”上。由于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生产,经邓小燕包装上市后的“东宝贡米”身价倍增,2016年便在电商平台上卖到了12元到32元一公斤……当年底,邓小燕利用公司化经营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00余亩,年均销售20余万斤贡米,年生产总值1210万元,带动剑阁县3个乡镇5个村756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其后,年青、能干的邓小燕全票当选为西阳村党支部副书记。她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邓小燕爱心扶贫基金会”,实施“城乡牵手、以购代扶”会员扶贫机制,在客户与农村贫困户之间结成“购销、帮扶”对子,推出五谷、瓜果、腌腊三大系列的“燕山肴”农副产品扶贫品牌……

    “生活在这个火热的年代里,我立志做一只飞越大海的燕子,向着既定目标、牢记使命、逐梦前行!”邓小燕计划——未来3—5年建设成2万亩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带动3000户农户致富增收,解决100人以上就业问题,将“东宝贡”有机大米打造成区域文化的IP。

    在广元市,像李君和邓小燕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青川县“海归蜂蜜姑娘”王淑娟,受邀赴美为阿里巴巴上市敲钟;朝天区复旦大学EMBA贾代军,打造电商平台整合土特产资源……

    乡村“春燕”归,振兴“基石”建。

    经历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洗礼,扎根广元乡村的年轻人更加意气风发,也正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茁壮生长、绽放青春!

    (记者 唐彪)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