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荣,男,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市追赶跨越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现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先后获科技成果奖5项,参与编著《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发表论文十余篇,推进广元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推动建成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首个农产品监管示范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阵地建设规范在全国、全省推广。先后被评为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市第六届、第七届科技拔尖人才等。
李宏,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市第六届科技拔尖人才,市首批农业科技领军人,广元市水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现任广元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苗种繁育技术研究、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在推动广元市水产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省水利科学技术李冰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25篇。
刘志渊,男,196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广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在兽医岗位工作30余年,坚持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推动我市动物防疫水平和能力持续提升,持续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牛羊布病净化工作成为全国样板,保障了产业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在非洲猪瘟防控中,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防控经验,深入一线指导,为取得非洲猪瘟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石保旭,男,1968年6月生,中共党员, 省最美农技员、第二批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现任旺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管理、茶叶生产加工等工作,牵头制定米仓山茶四个地方标准和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并实施,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行的黄茶小拱棚双层保温保墒栽培技术,被写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指定培训教材。发表国家、省级论文近10篇,获得市科技进步奖1项。先后被评为省茶叶学会先进工作者、市第八届科技拔尖人才、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江治贤,男,1966年5月生,九三学社社员,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批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现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研究员。从事特色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等工作,先后参与编制全市茶、果等多项产业发展规划。撰写“红心猕猴桃早结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先后还获得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发表论文12篇,创新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三园”联动推进产业扶贫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冯开永,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元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经师。参与全市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丰收工程的具体实施,组织农作物种子科研和推广,开展油菜、小麦等品种筛选,共筛选出全市粮油主导品种150余个。负责撰写的《小种子 大问题》被市委主办的《调查与研究》刊发,《构建新型种业体系 确保种业健康发展》论文被《中国种业》刊发。先后获得全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三等奖,市委、市政府科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市农学会科技论文一等奖。
李久桥,男,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广元市农机推广工作先进个人、昭化区科技拔尖人才,现任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优质粮油、特色水果、蔬菜种植技术研究,推广农业新技术20余项,新品种300余个,参与设计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个,建设高标准猕猴桃产业示范园3万余亩。编写技术专著《桃技》《菜谱》,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四川农业科技》、《南方农业》等发表10余篇。先后获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区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潘庆牧,男,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市科技拔尖人才、第二批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现任广元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核桃研究所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选育广元本土核桃良种5个,牵头制订《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省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引进“欧美杨107号”,成为我省主要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省内首次系统总结日本落叶松适应性和营造林技术。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5次,发表论文6篇,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科技先进个人。
段中华,男,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元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信息工作20余年,主编《广元市建国四十七年农业历史资料》,撰写的《广元农业信息开发的实践及展望》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媒体刊发。组织农业信息规划建设应用,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交流。累计争取“金农工程”、信息进村入户、数字农业试点等项目近5500余万元,远超市(州)平均水平。负责的农情调度和网络宣传工作连续12年获省厅考核一等奖。先后获得市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
唐伟,男,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全省“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市、县科技拔尖人才,现任苍溪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工作,培育红心猕猴桃新品种“红华”和早熟梨新品种“翠冠”,在苍溪县运山镇等22个乡镇以及全市4个县区推广应用5万亩。承担苍溪县江南现代农业园区、寻乐书岩、江南七彩田园、亭子湖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先后获得农作物品种权2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1项。
冯木兴,男,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昭化区科技拔尖人才,现任广元市昭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园区建设,参与“红肉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推广课题项目”和“红心猕猴桃、苍溪梨优质高效安全低碳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分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完成“淡季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运用项目”分获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
任小平,男,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现任苍溪县植物保护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报、植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参与研究的“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参编教材1部,参与制订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8篇,获国家专利2项。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3次。
苟元林,男,1969年2月生,中共党员,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广元市优秀农技员,现任广元市昭化区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先后承担实施“省丰收计划、粮食自给工程、农科教结合、旱作农业示范”等重大农业项目,参与编写《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并作为市级地方标准公开发布。“王家贡米”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区级科技进步奖6项。
陆崇高,男,1966年3月生,全国污染普查先进个人,现任广元市利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良种选育和推广、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业面源污染等。负责推广杂交、优质良种200余万亩,选育推广“广试1号”2万余亩。完成利州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4500余个、肥效试验69个,牵头制定利州区测土配方施肥配方11个。先后获得四川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广元市利州区科技先进工作者。
黄开军,男,1970年2月生,中共党员,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职工创先争优标兵,现任广元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从事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参与编制广元智慧农业规划、广元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方案等。指导县区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多次组织开展农村电商、手机应用能力、互联网思维、网络和信息安全等培训。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广元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市农业信息工作连续1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一等奖。
赵旭,男,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市优秀农技员,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广元市朝天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畜牧师。从事剑门关土鸡产业发展指导、广元灰鸡保种选育等工作,是朝天区广元灰鸡扩繁保种工作的专门技术责任人。大力推动广元灰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参与《广元剑门关土鸡生产技术规程》《广元灰鸡标准》编制,参与研究推广的《广元灰鸡保种及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利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刘和平,男,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市第七届、第八届科技拔尖人才,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现任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及集成技术研究应用。开展国际合作2次,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及贡献奖9项。推广主研技术6项,主持选育川、渝审定玉米新品种2个,填补广元粮食作物无审定品种的历史空白。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篇,研究报告251篇。先后获得省科技特派员、省选派“三区”科技人员等称号。
刘健,男,196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农业部优秀援外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市科技拔尖人才,现任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产业规划、减灾扶贫等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多个部、省市科技项目实施,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涉农书籍5本。曾被派往尼日利亚、几内亚、苏丹等国家执行国家农业援外项目。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农业丰收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
刘逢春,男,1964年12月生,现任苍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主编《苍溪县优质粮油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负责实施的《粮食高产创建技术集成与应用》《旱地双六尺带状种植模式研究与应用》《山区万亩水稻、玉米高产技术攻关研究与应用》课题分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苍溪粮油连续13年增产作出积极贡献。编制《苍溪县新型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教材,为苍溪粮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李友明,男,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市优秀驻村农技员、昭化区科技拔尖人才、先进科技工作者,现任广元市昭化区土壤肥料工作站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主研“省高标准农田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负责“红心猕猴桃优质高效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和“广元市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分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主持“测土配方施肥对紫云猕猴桃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第十五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和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申请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农技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广元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昭化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王建,男,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现任广元市昭化区农业技术中心高级农艺师。从事特种优质粮油发展工作,创新“返租倒包”新模式,该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参与制定昭化区特种优质粮油发展规划、富硒(锌、钙)大米的培育、“王家贡米”新品种选育。建成“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2万余亩,基地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和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示范基地。推行“五统一”技术规程生产的“王家贡米”稻渔米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金奖。
朱德元,男,1963年11月生,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人员、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剑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培训和研究工作,大力推广饲用玉米整株青贮养牛羊新技术,玉米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率达35%以上。主持实施和参与畜牧研究项目12项,在畜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3篇,《畜牧兽医适用技术百科全书》收录3篇。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国家专利1项。
王甫修,男,1976年8月生,中共党员,广元市优秀民营企业家、昭化区十大优秀青年,现任广元壮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率领公司团队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陆续创立了“壮牛、中驰、蜀傲”三个饲料品牌,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品牌创优。先后投资成立广元佳和中驰牧业有限公司、四川牧健源科技有限公司、南江盛旺牧业有限公司、广元牧康农业有限公司等4个产业链项目公司,年销售总额达2亿元。公司先后获得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十大成长型饲料企业、四川名牌产品等称号。
李凤岐,男,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青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水产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先后引进雅罗鱼、西藏雪鱼、斑点叉尾鮰、长吻鮠、鲟鱼、银鱼、雅鱼等新品种20余个,发展大鲵等冷水鱼养殖户500余户,建成17家大鲵规模养殖场。成功申报鲟鱼、斑点叉尾鮰、丁鲑等无公害水产品品牌10个,有机鲢鱼、鳙鱼等品牌3个,有机转换产品鲟鱼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网络域名保护产品白龙湖银鱼、青秀江娃娃鱼等4个。《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程飞,男,1974年9月生,现任广元市华虹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果树技师。主要从事果树良种繁育、集成创新、推广应用工作,引进筛选研发的示范新品种“红脆香甜李”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Y”字型棚架栽培模型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大力推广特色水果“中油五号”“光战一号”“晚伏景桃”等新品种86个,推广克伦生葡萄避雨栽培等绿色生态高效栽培模式和技术12项。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3A信用单位、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
杨义成,男,1962年9月生,民革党员,现任广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从事粮油作物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参与的“冷凉山区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对紫云猕猴桃提质增效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分获省农牧技术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项目和“粮食高产创建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省农业厅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
王应和,男,1962年8月生,市科技拔尖人才、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现任广元市畜牧种业管理站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参加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8项,获国家部委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参与申报的广元灰鸡2016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参与起草、修订地方标准4个,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王玲,女,1980年5月生,中共党员,省优秀志愿服务者,广元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现任广元市利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编《广元市利州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等5本技术手册,发表《广元市利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等论文4篇。负责病虫发生动态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准确率达95%。推广“灯+板+生物农药+天敌保护”的绿色防控技术,全区建成6个防控示范点,覆盖面积达430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利州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区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谷健,男,1972年9月生,现任广元市朝天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牧生产工作,主要负责洋二杂母猪推广、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广元灰鸡选育和保种、特色冷水鱼养殖等。参与完成的《肉用赡养舍饲养殖综合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主研《朝天区洋二杂母猪高产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朝天区优质剑门关土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获得朝天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1次,并获得二等奖。
王玲,女,1968年11月生,九三社员,市妇委会“帼国建功”农村妇女创业指导专家,现任广元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管理、新品种试验等工作,积极推动我市玉米、水稻等农业产业发展。参与选育的玉米品种“必胜116”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牵头编写《涉种必读》《售种指南》《种业与帮扶》等共100万余字书籍,合作编撰《广元市小杂粮利用现状及对策》等多篇论文,并在国家、省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五届广元市优秀科技论文二、三等奖。
张骏, 男, 1972年7月生,广元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旺苍县第五届科技拔尖人才,现任旺苍县畜牧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站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禽品种改良、畜禽饲养管理、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牵头制定《广元市肉用山羊生产技术规程》和现代生猪生产、种草养畜技术规程,创新建立畜禽无公害生产管理体系。举办养殖技术培训150余期,培训农户1.5万人,参与的《肉用山羊舍饲养殖综合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引进牧草的栽植试验与推广》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邓仁德,男,1962年9月生,现任剑阁县土壤肥料工作站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方面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在剑阁县土壤分类系统的建立及评价、利用和施肥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独著《剑阁县测土配方施肥与氮氧化物污染与防治》被联合国组织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与减排”项目,并在上海世博会展示。主持参与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剑阁县土壤普查》分获市、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元市土壤普查资料汇编》《综合改造万亩成片田土创高产》分获市农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新技术进步一等奖。
董文银,男,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广元市十佳农村科普带头人,现任广元市利州区蜀利果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技师。主要从事水果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推广,在利州区率先建立小水果新品种实验基地,将适合广元环境、土壤、湿度栽植的新优果树新品种进行培育和推广,并带动周边村名栽植果树。撰写《甜油桃在广元地区的引种表现》《葡萄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广元地区桃产业技术汇编》等多篇论文。先后被评为利州区第四、五届科技拔尖人才,利州区首届十佳职业农民等。
邱明强,男,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市第八届科技拔尖人才、第七届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苍溪县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方面研究工作。主持编著苍溪县粮油、水果、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牵头负责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油菜“三高五化”种植模式研究及应用推广等课题4项,参与编著《红阳猕猴桃》并出版发行,在《现代农业科技》发表论文1篇。先后获得全省农业标准化先进个人、全省绿色食品先进个人。“四川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分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三等奖。
马映东,男,1974年6月生,中共党员,农业农村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现任苍溪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办公室监督管理股股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园区建设管理中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方法,不断推广“水肥一体化、数字农业、红心猕猴桃早结优质高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参与亭子湖现代农业园区、鳌鱼湾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工作。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6篇。
文庆华,女,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元市畜牧生产站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生产发展指导工作,组织编写《广元剑门关土鸡生产技术规程》,积极开展“广元灰鸡”保种选育工作,填补我市无地方品种的空白。参与的《广元灰鸡遗传资源保护及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利用》《优质蜂产品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分别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完成专利1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
赵茂绩, 男, 1973年12月生,广元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旺苍县第五届科技拔尖人才,现任旺苍县畜牧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站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产业发展科技推广等工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参与的《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优质蜂产品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分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先后获得广元市2013年度追赶跨越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广元市最美乡村农技员、广元市农村十佳科普带头人、旺苍县“第二界十佳优秀青年人才”等称号。
李沛霖,男,1973年6月生,省级优秀职业经理人、广元市农业领军人,现任广元市顺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农业养殖、种植20余年,对养殖技术特别是娃娃鱼养殖方面有深入研究,公司是四川省内首位取得大鲵身份标识企业,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牵头创建广元市声宏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20余户,2016年升为省级示范社。先后取得娃娃鱼养殖技术实用性专利4项。公司先后被评为广元市龙头企业、广元市科普基地、利州区龙头企业。
王正超,男,1969年8月生,中共党员,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批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现任剑阁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肥资环技术推广,率先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至所有农作物,年推广面积超100万亩。独创“四轮抽取”法遴选专业队伍实施农田建设并在全县推广。参加“同玉18”等3个农作物品种选育并通过审定,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参与的科研课题,获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李泉,男,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元市第八届科技拔尖人才、苍溪县第六届科技拔尖人才,现任苍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推动温氏生猪一体化项目落户苍溪,新增生猪生产能力30万头以上,创新畜禽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机制,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主持编撰《畜禽养殖实用技术读本》等,发表论文5篇。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县级科技进步奖4项。
范理,男,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元市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长期指导畜禽生态标准化养殖,年指导畜禽生态养殖5万余头(只),年净化疫情19万余头(只)。强化“广元七绝”区域品牌打造,推进土鸡、猪牛羊等生态畜禽和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发表论文13篇,获国家、省、市科技奖6次,专利3项,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后被评为市第八届科技拔尖人才、第七批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李开均,男,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省兽医协会“十佳兽医”,现任苍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级兽医师。从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成功阻断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及时控制住了猪蓝耳病爆发,创新推进全县牛羊布病净化工作,为布病净化试点、非洲猪瘟防控等做出积极贡献。主持实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有效降低了生猪养殖经济损失。撰写兽医科研论文7篇,分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党辉,男,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青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主持青川县核桃地方品种改良项目,建立三锅农场优质核桃母本园。在青川县蒿溪、营盘等地推广优质早实核桃嫁接苗并栽种3万余亩。主持野生蔬菜及野生冬李项目普查和猕猴桃人工栽培项目,负责全县农业病虫害测报和重大病虫害防治,参与国家茶叶、蔬菜、玉米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10余项,年均减少农药用量4200余公斤。先后获得广元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元市优秀驻村农技员、省级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等称号。
向云攀,男,1979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元市最美乡村农技员,现任旺苍县万山乡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2013年至今牵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高标准农田9万亩。参与的“米仓山绿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牵头建设的三合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负责建设的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四星级园区”。先后获得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县农业系统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谢礼,男,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苍溪县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和果树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脆香甜柚和猕猴桃品种红阳、红华、川猕1号、新观2号。引进翠冠梨、黄金梨、脆红李、青脆李等38个新品种,推广栽种面积近50万亩。参加编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苍溪雪梨栽培管理年历》《苍溪柑桔栽培管理年历》《苍溪县特色产业实用技术手册》,发表论文6篇。先后获得市、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
方军,男,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作物种子研究和推广,主持生产、推广良种430万公斤,马铃薯原种年产达1000万粒以上,牵头玉米、小麦等作物育种进入省级试验组合3个,研究(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5项,主持、参与项目实施3个,发表论文8篇。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450余亩,培训新型农民1000余人次。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委、市政府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向国华,男,1967年2月生,中共党员,市农业系统“最美乡村农技员”,现任苍溪县龙王镇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组织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90余次,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5项,负责建立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点28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10个,牵头将龙王镇创建成为全县肉牛、生猪养殖大镇。举办各类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00余场,培训农户6500余人次。在兽医导刊上发表《猪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鸡包涵体肝炎的防制》等文章,先后获得省市县表彰10余次。
何仕银,男,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苍溪县永宁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大力推广山区万亩水稻覆膜强化栽培技术,解决下湿田低产问题,推广与应用红心猕猴桃早结优质高效及不同类型避雨大棚栽培技术。主持和培育国家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家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主编乡镇《农技推广专刊》1500余期,发表论文5篇。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苍溪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谭松益,男,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省农业厅“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突出贡献奖,现任青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品种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承担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委员会指定的玉米、水稻、大豆区域试验。参与选育川单15、雅玉2号等新品种,主持青川县高寒地区水稻半旱式栽培、水稻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病虫抑制技术等工作。参与的《杂交水稻高产优良新组合旱育秧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项目获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主持参与的《玉米抗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项目获省农业丰收奖三等奖。
韩绍华,男,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苍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一线工作,多次指导、参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大力推广普及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养殖户上万人,发表《浅谈中药药效规律的“四法”应用》等畜牧兽医专题文章近20余篇,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先后获得省科协、市科协科技咨询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