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瓶颈

日期: 2020-02-19 浏览量:1524 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
【字体: 打印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 王小兵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规划》的出台,是顺应信息革命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正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新的质的飞跃。为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第二,《规划》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要面向农村这片广阔沃土,统筹推进城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提出要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农业农村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第三,《规划》的出台,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的现实选择。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数据已经成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生产力,现代信息技术对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瓶颈制约的作用日益凸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因此,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切实发挥大数据两大核心功能上下功夫。大数据具有预测预警和优化投入要素结构两大核心功能。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防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数据有效对接产销、促进产销平衡,做到“未病先治”;要把数据作为新要素和新“农资”,以动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为依据,建立生长模型,优化组合土、肥、水、饲料等投入要素,既最大程度降低投入成本,又让动植物健康生长、产能最大化。

  二是在加快构建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上下功夫。要从2020年开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国家统一、部省联动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软硬结合、远近结合,既要创新完善现行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又要积极探索推行利用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数据采集的主渠道。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协作协同、开发利用的制度机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农业农村数字生态圈。

  三是在协同发展条和块两个大数据上下功夫。一方面,条数据要以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为主线,加快实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进出口等关键环节的数据在线化,加强和贯通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提高数字化生产力。另一方面,块数据要以推动大数据在“五区一园”和县域落地应用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平台,加强环境、市场、生产等各方面数据的叠加汇聚和关联分析,着力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智能化水平,以此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数据的幂数效应。

  四是在统筹推进农业数字转型和乡村数字治理上下功夫。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既要对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角度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转型,更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乡村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要立足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把着力点放在农业产业数字化上,通过节本、提质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同时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设备、智能农机等制造业,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示范区,把农村培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推进乡村数字治理,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土地确权、基本农田建设、宅基地管理、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教育医疗、平安乡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让农民在分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