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三园联动”撑起扶贫大产业--苍溪县产业扶贫见闻

发布机构:苍溪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19-08-09 09:52 字体: [ ]

一块块散落于崇山峻岭间的山坡地,能有多大潜力?一个个农家院落房前屋后的犄角旮旯,能有多大用处?苍溪通过县建产业园、村建扶贫园、户建自强园“三园”联动,承载起39.5万亩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县几十万农户和近十万贫困农民加入新一轮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大潮。

一组组不断刷新的脱贫数据传递出怎样的信息?2018年,苍溪县贫困村、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9%,产业与就业收入6360元,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7.2%。贫困村由214个下降至39个,贫困户由2.7万户9.2万人下降至0.22万户0.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9%降至1.1%,今年将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苍溪是如何让产业带动群众进入脱贫“快车道”的?为以微知著,笔者在这个位于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总人口76万的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工作重点县进行了深入采访。

县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县一特”带农增收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产业园的红心猕猴桃迎来了大丰收,1亩地能采下至少1吨果,按均价每公斤20元算,毛收入可达2万多元,园内160多户贫困户,‘产业+就业+分红’平均每户能有45万元的收入。”歧坪镇天新红心猕猴桃产业园党支部书记郑雄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介绍,天新红心猕猴桃产业园是2015年由苍溪县统一规划、整合撬动资金建起的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通过“新型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创新保土地租金、保贫困农户就业、保农产品订单收购、特色产业保险和生产托管超产分红、订单收购二次返利分红、果品存储增值分红、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的“四保四分红”联贫带贫机制,2018年带动园内农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1450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实现收入10800元。

“每年八九月份,就有很多商贩到园区来收购果子,有美国的、欧洲的……产业园里的生态果不愁销路。”运山镇双龙红心猕猴桃产业园区负责人沈仕洪告诉笔者,近几年,产业园通过加强院县合作,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良种引进、繁育、技术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产业园的红心猕猴桃通过了有机认证和欧盟认证,鲜果十分抢手。

沈仕洪介绍说,为了让果子卖出更好的价钱,今年产业园又建起了5个冷库,园内农户可以将部分猕猴桃存放到春节前后销售,每公斤还可多卖10元以上。园内还建起农产品初加工点10个,发展电商13家,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36家,贫困户除自己发展产业外,还可以就近务工增收。

集聚现代要素,建设“基地+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联村带户、带动连片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据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已建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其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命名的产业园8个、市级10个。集中连片发展苍溪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主导产业23万亩,产业覆盖全县25个乡镇、52个贫困村,园内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联利分红等,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10700元。

村建特色产业扶贫园 “一村一品”扶贫减贫

治穷先治根,产业是核心。

走进苍溪偏远的贫困村石马镇红凤村,村党支部领办的200多亩红心猕猴桃扶贫园里,泛着新绿的猕猴桃苗,在阳光下特别惹人爱怜,5口防旱池和通向园区深处的作业道,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这是红凤村写出的产业扶贫文章。去年底,村里大刀阔斧推进改土建园,实行“坡改梯、零改整、薄改厚”,建设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优质化的“一村一品”扶贫园,按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技术、统一改土、统一种植和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模式,吸纳全村22户贫困户参与到村建红心猕猴桃扶贫产业园中,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

在苍溪,村建“一村一品”扶贫园并非个例。桥溪乡川主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村副主任涂汉文告诉笔者,为摆脱贫困,2016年,村“两委”在县上“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一事一议”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带领群众建起了“一村一品”扶贫园,种植红心猕猴桃500亩,将全村33户贫困户带入发展产业、务工就业之中,2018年人均增收5200元。

文昌镇权家村刘大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年间,将红心猕猴桃从全村不足10亩发展到如今的400多亩,全村170多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村上建起的红心猕猴桃扶贫园里,有的将土地流转给业主,就地务工就业;有的在自家的承包地或租包邻近农户的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

刘大勇介绍说,因为村里土壤和地理条件都具优势,再加上县国农区办的帮扶指导,香港日昇公司的订单生产,村扶贫园里种植的红心猕猴桃口感、品相绝对一流,成了远近闻名的“抢手货”,大多都销往国外。去年,全村红心猕猴桃收入达500多万元。

出台扶持政策,激励贫困村建设“一村一品”扶贫园,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增收,是苍溪产业带贫的又一重大举措。苍溪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祖斌告诉笔者,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激励、项目资金支持、科技人才服务等措施,苍溪在贫困村建成村千()亩“一村一品”扶贫园447,其中千亩园378个,发展特色产业13万亩,带动园内贫困户人均实现增收4100元。

户建脱贫增收自强园 “一户一园”脱贫致富

“要想富、分开住,房前屋后栽果树,两到三年就致富”,这是苍溪农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传唱至今的脱贫致富“歌谣”。

在五龙镇双树村一个80亩左右的猕猴桃园旁,一块石头上刻着的“自强农场”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听说你以前是贫困户,现在看你这‘阵势’还是贫困户吗?”“前两年就脱贫了,现在有了这个农场,以后肯定不会再当贫困户了。”农场主冯明武的回答透着自强不息的坚定和自信。

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贫困群众建立自强农场(增收脱贫自强园),是苍溪“三园联动”产业扶贫方式之一。交谈中得知,冯明武因前些年外出务工,发生意外身体致残而陷入贫困。但独臂的他不服输,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帮扶下,2016年建起了自强农场种植红心猕猴桃80亩,套种蔬菜20亩,出栏跑山鸡120只、生猪70头,2018年实现收入20万多元。

文昌镇权家村贫困户权映昌,全家6口人,爱人腰椎脱落,自己左眼几乎看不见,还有两个孙子在读书,一家的收入只能靠儿媳妇打工。2016年,他按照户有1个年人均收入上万元的产业园、1名技术明白人、1条接组通村产业路、1套旱涝保收水利设施的“四有”标准,建起4亩红心猕猴桃增收脱贫自强园,养殖3头猪和50多只鸡。去年猕猴桃初产卖了17000多元,卖猪收入5000多元,鸡2000元,加上儿媳就近临时务工收入15000多元,全家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有资金项目的扶持,干部的指导,合作社的带动和到户技术培训,权家村78岁的贫困户张凤荣,2015年,建成红心猕猴桃园3亩,饲养母猪2头,全家3口人,人均年实现收入11300元,2017年实现脱贫。

据了解,为激发有意愿和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建“自强园”,苍溪打出一套“组合拳”:实施政策资金、经营主体“五统”服务,干部结对帮扶指导,技术培训“四个”精准到户,“一园一策”精准帮扶,“一村一社”抱团发展,“一户一园”(自强农场)自强脱贫。

苍溪县扶贫移民局局长任斌透露,在县上“四有、四到户”模式推动下,全县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目前全县贫困户增收脱贫自强园(自强农场)累计达1.56万个,发展产业4.3万亩,人均实现产业收入5600元。(《广元日报》贾锡平 贾文韬)


主办单位: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