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江口镇新庄村驻村农技员 敬国安
“红军精神”是推动新庄村脱贫奔康的不懈动力,在通往小康的路上,我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员,受党和国家之托,遵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之安排,在这特定脱贫攻坚的历史时期,牢记自身使命,不忘初心,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历史使命赋予我这份职责;我暗下决心,自加压力,一定要配合好驻村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好这一使命;弘扬革命老区红军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脱贫奔康答卷。
江口镇新庄村,距离剑阁县城40多公里,距离江口场镇8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467户,1412人;其中贫困户64户,244人;这里山高路远,是一个名副其实偏远落后的贫困村,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摇篮。红军小分队曾在这里渡江成功,并策反了国民党驻江一个营的兵力;至今红军渡江“一九兵变”纪念馆任然屹立在新庄村这一片沉寂的土地上;它代表了红军精神,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脱贫奔康路上发扬红军“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的脱贫攻坚精神。我们驻村工作队就这样遵从中央、省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和对红军精神的崇敬,入驻到了剑阁县江口镇新庄村开始脱贫攻坚之使命。
入村后,我们开始了解调研新庄村的基本情况,通过深入农户,来到田间地头,巡查走访,真实的反馈问题和困难,研究对策和寻找致贫原因,制定了三年的脱贫计划,得出的结论是产业脱贫困难太大。因为新庄村有山有水,有资源,但泥泞的道路交通,僻远落后的思想意识作祟,因此,再次得出了扶贫先扶智,路通、水通、电通才能出产业;只有加强村民的产业技术培训,才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和眼界,才能彻底的脱离穷根,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我和驻村工作队一道,认真负责的整理收集致贫原始资料,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汇报,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脱贫攻坚需要始终抓住精准,才能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到人,才能找到穷根的方向,通过详查论证,我们精准制定了“产业+旅游”的脱贫攻坚总思路。当然,要实施这一方案,说比做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工作队充分发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全体成员各有分工,明确职责,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具体做法首先是进村入户,逐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困难需求;一是致贫原因,二是产业规划,三是居住环境改变等。凡是他们生活上、生产上的困难都有求必应,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和大力支持,再就是加大产业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了土鸡、生猪、牛羊养殖技术;海椒、黄金梨、核桃、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人次3000人以上,培训期次20次以上,发放资料3000余份,同时,现场深入田间地头示范讲解产业发展技术。而今的新庄村种植黄金梨500余亩,核桃200余亩,向贫困户发放生猪户平3头,土鸡户平30只,黄金梨已部分挂果,达到了产业脱贫奔康目标。
通过大家积极努力争取政策和资金,而今新庄村通村硬化公路达到了30余公里,其中5米宽道路5公里,3.5米宽道路达13公里,入户路达12公里;同时加强了电网改造及人居饮水工程,村民及贫困户用上了安全电,放心水,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脱离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貌。
集体经济及阵地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建设了上千平方米的土鸡养殖场,现已出栏土鸡5000余只,并整合了集体闲置资产,入山坪塘出租,闲置学校资产引进业主成立榨油产业,形势一片喜人,真是“三年礳一剑”,昔日贫困村,而今彻底大翻身,当初贫困户,今时小康户,住的是楼房,脚踏水泥路,走路不粘灰,通水、通电、通网络,不愁吃来不愁穿,看病还有医疗报,如今贫困户常言道“还是党的政策好、脱贫致富奔小康”。
脱贫攻坚注定是不平凡的时期,是我人生中又一大考验,不仅坚定了我的信念,同时沉淀了我人生中的一些东西,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增长了知识和人生内涵;虽然受到了一些不理解,小委屈,但更多的是获得感,幸福感。
2017年新庄村整体脱贫成功,得到了省、市、县几方验收认可,祝愿新庄人民继续发扬红军精神,在奔康路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2018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