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早晨,清凉如水。
见到柏林湖,是从早晨开始的。推开临湖客栈阁楼上的窗户,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是柏林湖馈赠给我的第一份礼物。安卧于群山间的湖面头戴面纱,睡眼惺忪,若隐若现,静若处子。湖面薄雾袅袅,一缕缕,一团团,一蓬蓬,贴着水面飘移,升腾,聚集。轻烟似的漫过湖边的青草,将水汽凝成露珠儿挂在草叶上。或者,一转身,奔向岸边的一片树林,祥云般游走在半山腰。村落和山脉氤氲在茫茫水雾中,恍若蓬莱仙境。
太阳还在云层里梳妆,天空渐次泛起浅蓝。待太阳慢慢露出它的大脑袋时,湖面的水雾不知何时已经飞天而去。揭开面纱的柏林湖,如雨后芙蓉,不施粉黛,纯净,天然。
有了阳光的朗照,大地犹如种子分裂般“吱吱”发酵。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渡上了远山,近水,田野,村庄。顷刻间周遭弥漫了清晨富丽的温柔。我再也按奈不住内心的欣喜,飞奔下楼,朝湖岸跑去,恨不得一脚跌进湖边那无边无际的绿意里。穿行在山间茂密的林荫路上,头顶的太阳时而飘落在路旁树叶的怀里,时而又调皮地跳到绿毯似的的草地上。一湾溪水,不知从哪儿跑出来,像要和我赛跑似的,顺着山势蜿蜒前行。
山坳里房舍隐隐,田畴阡陌。小路上,三三两两的乡民结伴赶集,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行走在开满鲜花的小径,犹如一只翩跹的蝴蝶飞舞在水草丰美的湿地,脚步轻灵,心意满满。掬一捧花香,冷不防被迷醉了。风息温驯,带来悠远的淡香,滋润的水汽,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腰身,这时候,连呼吸也是无穷的愉快。绕过一片农田,眼前呈现出开阔的水域---柏林湖真切地来到了面前。湖水与岸的高度恰当好处,相依相偎,饱满丰盈。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微风吹过 ,涟漪阵阵。成群的野鸭和白鹭在湖中露出的水汀上觅食,漫步,闭目养神。草地上,铁线草庞大的家族几乎将河岸垄断。根系发达,绵延不断。防风固土,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成为柏林湖的天然生态屏障。
与铁线草平分天下的还有岸边一种叫野萝卜的白色野花。星星点点,像珍珠散落其间,蔓延几里地。野萝卜根系不如铁线草发达,却是高产能手,不用人工繁殖,也不用飞播帮忙,只需山风轻轻一吻,就将种子送到四面八方,它们随遇而安,在湖岸上繁衍生息。成为柏林湖的又一生态屏障。蝴蝶成双结对,在花间相遇,追逐,缠绵,窃窃私语。从这一朵到那一朵,舒袖,慢舞,缠缠绵绵,琴瑟和鸣,不一会儿就双双迷失在庞大的花海中了。
稚童们在草地上打滚儿嬉戏,女眷们在草地上撑起帐篷,仰卧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高天流云,听孩子打闹作乐,抑或懒懒地歪在花丛中,不经意就摆了个”pose”,一不小心走进了摄影者的镜头里。先生在岸边垂钓,手持钓竿,面含微笑,目光淡定地看着水面,偶尔回头分享身后家人传来的欢笑,悠然自得。时光柔软,日子安宁,岁月静好。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人间图画。
在这芳草萋萋的山野,你不须思虑发型与服饰,不须在意旁人的目光,你只须跟随心意畅快地做你自己。你不妨摇曳成一头蓬草,不妨纵容自己引吭高歌,或者五音不全,或者歇斯底里,没有谁来否定和评判。你想做牧童,就去吧,牛儿还在山坡吃草,你尽可以去牵一牵缰绳。你想扮渔翁,就去吧,湖边到处都是钓位,你想选哪个就选哪个。放下你早想放下的,安心着你的安心,寂寞着你的寂寞,哪怕“浮生偷得半日闲”,也要让心静定,澄澈。
眼前的柏林湖像一位文静内秀的淑女,举手投足,流露出轻巧优雅,充满温婉细致。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波澜壮阔。安静着她的安静,随意着她的随意。我坐在水岸边的大石头上,尽情地酌饮这一杯杯大自然酿造的醇美琼浆,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夕阳靠在山的肩膀上。垂钓者将放逐一天的心情和渔具缓缓收起,收获多或者少无关紧要,脸上溢满快乐的笑容。披着晚霞的余晖,携着妻儿,踏上归家的路。牧歌向晚,炊烟袅袅。在古渡口,几只小舟兀自横着,湖边有妙龄的村姑浣衣,身影被漾起的涟漪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一圈圈远去。
夜晚来临,喧闹远去,宁静开始成为主角。而夜钓者,是星光下湖边最后的守望者。随着夜色加重,湖面上次第亮起蓝色的星光,原来是垂钓者渔具上发出的光,辉映得湖面斑驳迷离,形成夜里湖面的另一道景观。若是有鱼儿上钩,鱼竿上的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的信号,垂钓者忙起钓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夜,安详平和。几点星光,挂在窗前。不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犬吠,蛙声阵阵,夜虫啁啾,倦意来袭,我枕着湖水安然入梦。
来到柏林沟古镇,一定要去古街走走。
石板古街长约五百余米,地势层级上升,缓缓延伸向湖边。和别处不同的是,这里还保存着原始的风貌,没有被现代开发的足音惊扰,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商业的喧闹,清寂朴素,淡定安详。飞檐斗拱,雕花门窗,寺院钟声,亭台阁楼,都透出古镇悠远厚重的底蕴。走着,走着,一座重檐阁楼跃然眼前,据当地人说,这楼名叫魁星楼。曾是古镇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魁星阁上居住着奎星,左手握朱笔,右脚踩鳌头,喻 “奎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寄托了古时读书人期许金榜题名,一举夺魁的愿望。
街边,一位太婆,布巾裹头,面容沧桑。在一块月牙形的磨刀石上“哧哧”地用力磨一把镰刀。前去打探,“磨刀何用?”太婆说下地割麦,“你今年高寿?”“八十二了”,声音掷地有声。闻听古稀老人如此硬朗,一行人不禁“啧啧”赞叹。古镇的居民,淡定,从容,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平静,闲适。
走在古街,你想在哪棵古树下迷糊就在哪棵古树下迷糊,你想磨蹭多久就磨蹭多久,没有人催促你。凝神,发呆,冥想,或者随意推开街边一扇门,走进某家小院。问一声“有人吗?”脚步已经跨进第二间屋,仍不见主人的回音。“有人吗?”第二次向主人发出呼唤,这时传来一声“请进”,仍不见身影。穿过里院,寻声而去。看见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正在他的后院里侍弄花草。见我们进来,微微一笑,说声“坐啊!”再无多余的话。原来这家主人是古镇中学的退休教师,不愿随儿女进城,选择在这里颐养天年。这是一所别致的小院,前面临街,中间是递进式房间,左右相连,环环相扣,直通后面阁楼式阳台。一方不大的天地,却生机盎然,别有情趣。
长方形的阳台连着老屋从半空中伸展出来,回廊式木质栏杆,简单质朴,阳台上有郁郁葱葱的盆栽花卉,吊兰青碧,对红鲜艳,粉紫色的棋盘花雅致,葡萄枝蔓爬满藤架,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风。阁楼下,两株银杏树高大挺拔,冬青树枝繁叶茂,一架蔷薇花开得绚烂喜人。菜园里种着黄瓜、辣椒、西红柿、四季豆等时令蔬菜。站在阁楼上,透过树叶的缝隙,能看见对面柏林湖上的岚溪桥,和一湖澄碧的湖水。一把老木椅,半杯清香茶,听鸟鸣,观山水,真是恍若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沉醉不知归路。
岚溪桥,是柏林沟古镇最富传奇色彩的景观 。岚溪桥位于国家湿地公园柏林湖畔,是利州通往阆中的必经之路,古为一座木桥,明弘治二年被水冲垮,后重修。清乾隆初年又被冲毁,乾隆五十年由地方群众募捐,再次重修。桥为三孔石拱桥。上游建电站后,被淹。现存石拱桥是后来所建。遂有了“桥上有桥,桥下有桥”的“双虹卧波”奇观,人们称之为“夫妻桥”,“鸳鸯桥”,影影重叠,交相辉映,颇为奇妙。据说,明代时期曾在岚溪桥上发生过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流传着“魏奎元与兰瑞连,岚桥相会不团圆;柏林岚桥今犹在,祭水佳话千古传”的民谣。清代广邑秀士金庭和根据这个民间传说编成川剧《岚桥祭水》,千年传唱。
如今,夕阳西下十分,常有双双对对的青年情侣,从桥上缓缓走过,或倚在桥栏上凭眺山水,或偶偶情话,浪漫着他们的青春,上演着现代版的“岚桥相会”的故事。
在古镇的时光短暂,但足以让心柔软。离开,是为了再次相见。带上在这里觅到的精神良方,便可以在喧嚣躁动里自我修复,自我疗养了。
(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