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锯山垭,旧貌换新颜
来源:局广农文艺 发布时间:2019-06-17

剑阁县锯山村驻村农技员  苟忠贵

初到锯山村,住房、道路、村阵地建设、产业、乡村文化之落后,不禁让我感慨,这肯定是我到过的最穷的村!3年多过去了,如今再到锯山,这一切已焕然一新。这既是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也是技术帮扶引领,干群齐心助力脱贫的结果。如今该村产业兴、村容美,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活动丰富。民居、道路、饮水等全面提升,村民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

科学规划引领,抓实产业扶贫。记得201511月初到锯山村,我与剑阁县农业局副局长郭友勇等同志一起,在锯山村召开座谈会了解全村基本情况,针对贫困的锯山村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立即召开了村委、帮扶队、驻村干部等相关人员座谈会,研究了该村扶贫发展规划。一是拟定入户指导方案,因户施策。户平种植示范核桃树0.51亩; 10余户发展养殖,每户50100头猪;烟叶生产、蔬菜种植等等。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原则,在林业部门帮助下,充分利用林边地、坡坡地、贫脊撂荒地全村新栽植核桃450余亩,免费发放核桃苗12000余株。二是搞好技术培训。要想脱贫致富,就得让村民们懂技术,会用技术,我经常到村到户开展各类技术指导,请市县农业部门专家梁廷远、谷永红、蒲新强、刘鲜、王晓、向春平、张安国等,采用集中和个别培训,室内与室外培训相结合,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次,培训人员达670余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00余份,还与市、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农时季节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10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果蔬专业合作社,新建软籽石榴300亩,引进“三分田”公司和县农投公司发展柑橘产业,已初见成效,走上了从输血到供血到产血的良性发展平台。

发挥各方力量,完善基础设施。针对该村发展中存在的道路难走、场地狭窄及周边配套设施及产业布局落后的问题,201512月以来,我与两任驻村第一书记罗琼华、张黎,村支书严文林、村主任石光林等,多次邀请市、县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深入锯山村,与县纪委驻村干部一起,研究锯山垭村农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还邀请了广元晚报等媒体记者采访了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目前,该村已解决微水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新建石河堰一处、蔬菜大棚一处。以前到锯山的路,属于三不管地界,多年无人问津,而今锯山村到汉阳、普安、闻溪公路全部硬化,交通四通八达,2018年“大肉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真情帮扶传带,人文面貌巨变。与驻村干部一起,经常性开展感恩教育,利用村民大会、技术培训等时节,耐心宣讲党的惠农政策、脱贫攻坚要求,让大家知道,“国家在帮你,脱贫靠自己”。农忙时节,总是与帮扶干部一起,住到群众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更多的帮助解决一些种植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县纪委帮扶干部、原县监察局副局长蒋和平,成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扶贫工作楷模。他总是住在老百姓家,倾听群众的呼声,把问题带给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写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深受群众爱戴,也给所有帮扶干部做出了表率。几年来,锯山村群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你不管走到哪家,老乡都会笑脸相迎,拿出家里最好的吃的招待你。

“大肉会”为载体,畅销农副产品。锯山垭的“大肉会”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民间祭祀习俗,传承了八百余年,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月初一举办。2013年,“锯山垭大肉会”被列入广元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多次协调市作协、摄协、书协等及各大新闻媒体对“大肉会”及“石家大院”进行全方位宣传。20151214日,中央7台《乡土》栏目组到该村拍摄锯山垭大肉会,进一步加大对“大肉会”民风民俗的宣传力度,以文化旅游为先行点,搞宣传、扩影响、转思路、转方式,搞活该村旅游发展,为村民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开拓市场,如今的“大肉会”已逐渐发展为集祭祀、农贸交易、旅游为一体的民间盛会,“大肉会”也成为川北地区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民俗文化。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开展“美丽田园十乡百景”评比,“锯山垭大肉会”赫赫在列。

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的努力下,锯山村按扶贫规划实施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招商引资,并协助解决道路、水利、文化基础配套设施等问题,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座座新居落成,人居环境日益变好,并在2017年退出扶贫验收工作中,实现了锯山村整体脱贫。

沉睡了多年的锯山垭,以崭新的面貌,热情欢迎四方客商、宾朋前去投资和旅游观光。

 祝愿锯山村的明天更加美好,锯山垭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也将一如既往,深情地关注锯山的未来……

 

20193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