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武则天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广元儿女在这里触摸古城、古道、古关、古崖的沧桑风韵,品味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留下的诗情画意,感受川北薅草锣鼓、白花石刻、麻柳刺绣的匠心魅力。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
守护璀璨遗产 赓续千年文脉
古蜀道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区域文化的纽带,是自然人文共生的标本。2015年8月,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护下来”才能“守得住”,“守得住”才能“代代传”。
为保护文化遗产,广元将千佛崖前的川陕公路后移100多米,新修隧道从千佛崖背后绕过,为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的“国宝”让路。
在千年蜀道上的重要关隘剑门关,一条重新修建、绕道而行的隧道,错开了关楼;在翠云廊,新建的公路绕开千年古道……公路、铁路为文物保护让路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要动土、先考古”的文物保护社会共识逐步形成。
如今,广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第一,深度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联合蜀道沿线城市实施蜀道资源专项调查,科学划定剑门蜀道遗址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完善遗产资源数据库……
加快《剑门蜀道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推动蜀道广元段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皇泽寺、千佛崖等重点石窟石刻文物保护地方立法,融入川渝石窟寺保护规划;推动黄猫垭战斗遗址、红军渡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建成剑门蜀道剑门关AAAAA级景区1个,皇泽寺、千佛崖等AAAA级景区10个,推出文物古迹游线路5条,2022年共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75亿元。
创新文化传承 助力文化振兴
10月12日晚,以蜀道文化保护传承为主题的新川剧《蜀道行歌》迎来首次公演,600余人到场观看。同样火爆的,还有我市刚推出不久的古蜀道徒步游,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市推出的3条“古蜀道徒步游”线路接待游客6.75万余人次。
在保护好古蜀道的同时,如何用好用活古蜀道资源?我市从推进文化保护传承,深入开展蜀道文化研究,从文旅产业入手,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民生福祉,助力广元高质量发展。
“我家世代住广元,文脉传承到今天……”新川剧《蜀道行歌》讲述了一名广元年轻文物工作者,通过重走古蜀道,领悟蜀道文化的精神内涵,最终在平衡责任和梦想中,实现个人理想和家国情怀的融合统一。
将古蜀道古柏舞台化,只是广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用活古蜀道资源的一大探索。当前,广元正加快大蜀道博物馆、中子铺遗址博物馆等建设,积极申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文化保护传承迈出有力步伐。
“摆渡车直接把我们从剑门关景区送到了拦马墙景区,很方便。”10月5日,在拦马墙景区外,甘肃游客李勇称赞道。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剑阁县组织了102辆景区摆渡车,围绕古蜀道徒步游开设了多条免费摆渡专线,打通服务游客的“最后一公里”。
白花石刻、麻柳刺绣、唤马剪纸、白龙花灯……我市开展戏曲进景区、非遗产品进景区、线上文艺作品精品展、线上知识竞答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享受到精彩的文化盛宴。
文旅深度融合 激活发展引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从背诵《蜀道难》到默写《翠云廊》等全面发力,从“两江四岸”霓虹盛装点亮广元,到大华1939等产品成为游客夜游的网红打卡地,广元人的“朋友圈”一次次被“刷屏”……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广元白天花团锦簇,夜晚霓虹璀璨,景区欢声笑语,街巷人潮涌动……全市迎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双双回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04个百分点和39.8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12个百分点和52.63个百分点。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推进景区“二次创业”,昭化区全域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已完成昭化古城等景区旅游设施改造提升。今年1—9月,我市文旅部门积极与方特科技等文旅企业对接洽谈,先后外出考察和接待客商6次。签约昭化葭萌院子等项目10个,签约金额10.05亿元;加快推进米仓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等27个文旅康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15亿元……
同时,丰富文旅产品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将文化元素融入景区景点,将公共文化场所纳入重点旅游线路,开发非遗之旅、文博之旅新产品;培育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新业态;加大120厂、109厂等工业遗址保护利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广元得到生动展现。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美丽广元,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