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泽平】家乡的圪塔火
来源:广元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2-27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的是包谷米,烧的是圪塔火。”这说的就是我的老家剑阁黄家山。

因地处山区,森林茂密,所以不缺柴火。一到冬季,山上风大温低多雪,于是人们将树枝(当然主要是枯死的)砍伐,锯成小截,并将硕大的树根挖出背回家,这个树根,老家叫做圪塔。这些树枝和圪塔就是柴火。

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类似于客厅的房屋,叫堂屋。堂屋角落挖一个坑,条件好的就用一个废旧铁锅作底,这就是火坑,老家叫火络,估计是火炉的土音。柴火一部分用于煮饭,一部分就置于火坑燃烧取暖。一般是用圪塔烧火取暖,我们谓之烤火,这就是闻名山里山外的圪塔火。

这圪塔火一烧,预示着寒冷而温暖的冬天就来了。

树圪塔紧实,没有树枝干燥,不易燃烧。但是它体积大,沉重,燃烧持久,发热量大,因而成为烤火用材之必选。

凡烤过老家柴火的人都知道,柴火火力猛,传热范围广,不同于城里的电炉气炉小眉小眼小里小气,也不会有空调空气闷让人头晕的问题。更重要一点,它不会有一氧化碳中毒、电线短路等安全隐患。当然缺点就是灰多烟多。

老家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火坑都燃起熊熊柴火,一家人围在一起,边煮边吃,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温暖惬意,小孩子尤其喜欢在火堆边听故事,烤红薯、烧花生,就这样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我的许多故事、山歌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亲情都是从火坑边得到的。

山里人善良热情好客,曾经因为穷,没有什么好吃好喝,客人亲友来了,哪怕是陌生人路过,都热情地请到家里,一堆旺旺的柴火招待,那是标配。

特别是到了春节,远方的亲人都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围炉夜话,热闹非凡。围着火坑,说不完的话。熊熊的柴火融进了许多情丝与思念,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谈笑间清零,唯余心中逐渐生长的温暖与力量!新的一年,变得更强大;新的阶段,更有勇气!

大年三十夜,每家比着上最大的圪塔,圪塔越大,预示着越兴旺越气派。三十夜的圪塔火是不能熄灭的,一直要燃烧几天甚至十几天,家家较劲,圪塔火燃得越久,预示新年财源滚滚,好运连绵。

我们作为孩子时,从小就盼望着过年,过年除了有新衣穿有肉吃,还可以烤很暖的火,第二天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记得小时候,每到三十夜,围着火坑,吃完年夜饭,各家各户也会串门,我们依偎在大人身边,他们摆龙门阵到很久很久,婆婆这时总是说一句:管他的,我这一家人都是齐的。这句话重复了一年又一年。

初一早上起来,大家围着烤火,妈妈把新衣服交给我们,婆婆就会把藏了一年的花生核桃拿出来,塞到我们这些孙子的手里,爷爷掀开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手帕,抽出一张张纸币递到我们手里,多则一元,少则几毛,一年一度隆重的仪式就此进行。殊不知,在那个年代,核桃花生是奢侈品,几毛钱那可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巨款呀!

每当这个时候,爷爷总是靠在墙上,边抽烟边喝着火边煨热的粮食酒,自言自语:看着这些孙子,我不吃饭都得行。我工作后有一年回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爷爷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重复着同样的话,婆婆意味深长地说道:你还想见重孙不?爷爷不假思索:哪个不想?看着这老两口一唱一合,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爷爷终究没有见到重孙,婆婆倒是享受了10几年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我爱人来自城市,对我们曾作为主食的红苕特别稀奇。一到我家,婆婆就拿出红苕在火坑里给她烧烤。婆婆边烧边摆着陈芝麻烂谷子的龙门阵,爱人边吃边应和着,祖孙俩温馨言笑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婆婆逢人就夸,我这孙媳妇,人家还是商业人,跟我坐在一起烤火,多会摆龙门阵,不嫌我这农村老太婆呢!祖孙俩的融洽亲密在山村传为佳话。

以前是爷爷年年准备烤火的柴禾,后来换成了爸爸。爷爷婆婆永远离开了我们,火坑边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家人,如今爸妈也即将四世同堂。

今年我们又陆陆续续回到火坑边,爸爸仍然佝偻着身子准备柴禾,老妈仍然快活地忙出忙进。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和欣慰的笑容,我想,这火坑还会燃七年,八年,十年,甚至廿年以上呢。老家的火坑温暖了我此刻的心情,也会温暖我的一生!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