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村带头人左雪锋:从智慧农业小白,到“无人机”飞手教练
来源:中国农网 发布时间:2020-12-29

“现在是初挂果,再过一两年,我们的沃柑品质会更好,这些果树就是我们老百姓的致富树!”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党总支书记左雪锋望着远处的果园高兴地说。

对于左雪锋而言,即将过去的2020年,老窝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偏远乡村到沃柑飘香,省委下派扶贫干部李进学带领他们柑橘团队为老窝村带来了技术,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为老窝村带来资金和销路。企业+合作社+农户“一起拼”的发展模式在老窝村形成,曾经的贫困户刘和平如今已成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他正打算考取驾照,给自己买一辆汽车。在村民眼中,他们正在为老窝村的明天一起拼搏,老窝村正在变的一天比一天好。

不怕苦、不怕累的钢铁“硬汉”

1996年,左雪锋参军入伍,那时还是3年义务兵役制,3年的军旅生活对左雪锋影响很大。在部队日常训练,左雪锋经常给自己“开小灶”加练,集体跑5公里、10公里,他要给自己腿上绑上沙袋增加负重。做俯卧撑,他总要做到汗水滴成一个人形。

靠着“拼命三郎”的训练作风,左雪锋不仅获得优秀士兵的荣誉,还在义务兵期间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部队生活深刻影响了他,二十多年过去了,他遇到同村的叔伯喊他,还是会习惯性地答一声“到”。熟悉左雪锋的人会评价他,像钢铁一样的“硬汉”,敢拼敢闯,干劲十足。

从部队退伍后,左雪锋就在泸水市周边做一些运输生意。经过多年打拼,左雪锋已经成为两三家企业的负责人。虽然自己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每次回到老窝村,看到村子依然贫困,他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老窝村党总支书记左雪锋指导村民使用无人机。(摄影:穆功)

老窝村地处偏僻,位于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群峰林立,村里几乎没有完整的大片土地,全部零碎地分散在大山之间。全村共有685户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2户,共计492人。人均耕地还不到1亩。

这导致当地种植难、灌溉难。“春撒一片坡,秋收一箩筐”是峡谷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左雪锋说:“十年前,这里贫困户的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家里所有的财产就是一个土房子,一口锅、一床被子。”

2013年,左雪锋被选为老窝村党总支书记。他决心为老窝村做一些事情,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情况。

左雪锋先后带领村民,种蔬菜、种核桃。不过,上述项目都没有做起来,以种蔬菜为例,因为距离城市较远,加上交通不便,他们的蔬菜并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接连的失败,让一心想改变村子贫穷落后面貌的左雪锋很受打击,也使他陷入了迷茫。在自然环境并不好的山区,究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2019年2月,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李进学,按照省委统一安排,来到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李博士的到来,解答了左雪锋的困惑,他带来的农业技术也使得老窝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甘做种沃柑的“小白鼠”

起先,左雪锋只是听说李博士很厉害,在果树种植方面很有知识。但对于柑橘能不能带动村子走向富裕,他心里其实没有底。

李进学是一位农业专家,他主要从事柑橘、百香果等云南高原特色水果的研究。来到老窝镇工作的第二天,李进学就扎到了老窝村的田间地头。

李进学发现老窝村日温差大、积温高、光照强,非常适合种植熟期错季的特色柑橘品种。“其实这里的气候很适合种柑橘,但是当地的百姓种植方法还很原始,有的种苗带毒,有的缺乏科学修剪,病虫害还很严重。”李进学说,不换品种,不改进种植管理技术,农民群众再怎么努力,也种不出好果子。

为了带动村民对于科学种植的热情,李进学希望左雪锋能够起先行示范的作用。

左雪锋说:“一开始我也是很犹豫的,因为之前从来不知道种沃柑还要用挖掘机起垄,然后还要引进薄膜、滴灌设备,我确实没有这个经验,而且这个花费最终也要到40多万元。”

责任感促使左雪锋最终接受了李进学的建议,东拼西凑了40万元后,左雪锋全身心投入到了橘园的建设中来。“如果我不试一试,不闯一闯,又怎么行呢?我作为老窝村的总支书记,我有责任带动全村,找一条致富的路子。”左雪锋说。

2019年5月左雪锋种植了30亩柑橘,给村民们做示范。

在橘园建设过程中,左雪锋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跟着李进学博士,从最基础的农业技术学起,包括如何剪枝、护根、识别病虫害等等。而为了沃柑苗能健康成长,有时夜里左雪锋也要打着手电去查看沃柑苗的长势情况。

随着沃柑苗的快速长大,村民们开始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村民刘和平说,“左书记种的沃柑就像喝了牛奶一样,一年多就快赶上过去4-5年的高度了。”

左雪锋说:“这块地以前只见着草没见着树,村民说,跟我们种一样的沃柑,但他们的就是不见长,我告诉他们应该跟我们参观学习,我们有专家团队,一次学一点,学不进去,我们就多学几次,多到实地看看。现在村民们已先把草除了,下一步我们就教他怎么用药和施肥。”

左雪锋的“冒险”带来了回报,在看到他的沃柑苗长势又旺又好后,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土地流转变得十分顺畅,人们的顾虑被打消了。

左雪锋说:“老百姓自己种,谁还知道行距、株距,更别说田间管理、园艺技术了,水肥一体化、土壤墒情监测、智能化管理更是陌生。只有让老百姓看到苗子长得确实好,才能接受这些新东西。”

吸引更多年轻人推动乡村建设

有了技术,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2019年8月,拼多多与泸水市老窝镇政府合作设立橘橼扶贫示范项目,该项目地处怒江峡谷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吸纳132户建档立卡户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并联合云南省农科院柑橘创新团队打造精品示范橘园。拼多多向老窝村无偿注资225万元,知道消息的那天,左雪锋开心的睡不着觉。

左雪锋说:“特别高兴,拼多多的资助,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能够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橘园的建设中来,这对于我们扩大橘园规模,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拼多多还帮助老窝村引入了智能滴灌系统,并与农科院热经所、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团队合作,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测控系统。在果园内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将果树所需的水、肥,精准送到每棵树下;多旋翼的植保无人机配备有精准变量施药控制器,能够实现精准施药;村民们操作鼠标或手机,就可以完成果园的浇水、施肥等工作。过去大山深处的“荒凉果园”一跃成为现代化果园。

左雪锋说:“现在灌溉只需要用手机操作,整个灌溉过程大概半个小时,如果是过去传统灌溉的话,可能要半个月才能完成。”

智能农业设备的好处使左雪锋认识到,乡村的发展还是要靠科技,而年轻人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快,文化程度更高,为此他积极吸收年轻党员、大学生加入村委会。目前,在老窝村村党总支部中,左雪锋反倒成为年龄最大的成员。

▲合作社成立现场,村民拿到了合作社股权证。(摄影:穆功)

在老窝村,拼多多协助当地村民建立橘橼种植专业扶贫合作社。通过扶贫合作社,建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受益主体的“新农商机制”,并确定了合作社先期(前6年)的利润分配方案:20%作为新农人的业绩激励,40%归属建档立卡户、20%用于支持村集体公共事务发展、20%留存合作社再发展。这一模式把“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极大地带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刘和平是老窝村之前的贫困户,他今年29岁,村里建起橘橼项目后,刘和平作为第一批人员加入进来。他一开始根本不懂任何柑橘知识,不会操作任何设备,跟着李进学博士和技术人员慢慢学会了使用滴灌设备、使用无人机洒药,学会了剪枝、栽种等园艺。他成了合作社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现在,刘和平已经成为合作社技术骨干,负责300亩柑橘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刘和平说:“加入合作社后,每个月的收入变高了,之前要打零工来回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而且还能拿到分红和激励,我觉得生活很有希望。”刘和平正在准备考取驾照,他希望明年能够买一辆汽车,再开一家网店,把山货卖出去,再多挣一些钱。

对于老窝村未来的发展,左雪锋非常有信心,他说:“现在的各项政策、条件都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干好,我们村党组织要把老窝村建设成为春观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的美丽乡村,让我们的村民都富裕起来!”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