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匠心丨张菊花:民族技艺的孤独守望者
来源:局宜居乡村科 发布时间:2020-05-21

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专栏:

致匠心丨张菊花:民族技艺的孤独守望者

手工艺品的价值绝不等同于技艺的难度,唯有匠人们凝心聚气的工作本身才是其价值的真正体现。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在广元,有这样一位姑娘,8岁就拿起了绣花针,11岁便可以独立绣完一双鞋垫,继承麻柳刺绣技艺并逐渐崭露头角。笔者在翻山越岭两小时后,终于见到了这位广元的骄傲、麻柳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张菊花老师。

张菊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传承人、四川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生于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四坪村,2012年荣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麻柳刺绣,20086月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乡也因此被四川省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匠心 坚持守

“独坐沙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张菊花老师边刺绣边说,她的外祖和外婆分别是清朝和民国时期著名的刺绣艺人,她的母亲严金秀更是刺绣艺人中的佼佼者,十里八乡的人常常慕名而来,只为求一幅绣品。她母亲的《老鼠嫁女》等绣品已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珍藏。

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麻柳刺绣独具一格的乡土风情和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学思想自成一派,比如在绣狮子老虎的时候,绣女们将狮虎猛兽通过抽象简化等手法,化为浓眉大眼、威风凛凛的可爱萌宠形象。

艺术的夸张和变形,将乡土风绣出新时尚。2013年成都国际非遗节上,麻柳刺绣的展品一举夺得非遗节“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2017年麻柳刺绣成“国礼”走进世界经济论坛。

路虽远,行则必至。麻柳刺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更是民族血脉的文化图腾。但民族技艺的道路从来都是孤独的。“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刺绣,出去打工挣钱。现在,麻柳刺绣仅剩12位国家传人,但这条传承技艺的道路即使再艰难,我们也会坚守下去。”

匠人 芬芳桃李

麻柳乡的姑娘们个个心灵手巧,自己动手在衣服鞋袜绣上独特的图案,是这里每个姑娘的必备技能。张菊花老师告诉笔者,麻柳刺绣已经传承多年,它与其他刺绣最大的区别在于图案花样众多,图案中包含有大量民族传统的吉祥寓意,也正因如此,麻柳刺绣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曾有许多国外团队不远万里前来参观麻柳刺绣。

作为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老师肩负传承非遗技艺的重任,她不但要在麻柳乡开展每年一度的刺绣培训班,还要在广元市里的学校上刺绣“必修课”。目前,张菊花老师已经培训达300人次以上。

笔者前去拜访张菊花老师时,正逢老师下山去广元市里上课。与老师一起乘坐班车时了解到,广元市到麻柳乡的班车每天只有一个班次,上午九点出发,下午五点返回。每次上课,张菊花老师都得赶着乘坐班车,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

“如此坎坷又孤独的传授技艺之路,是什么原因让您坚持了这么多年?

“这样精美的刺绣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断了香火。一定要坚持下去。”

芬芳桃李,德承匠心,当如是也。

因坚持,秉匠心 一针一线绣出国家礼遇

(图:国机集团任洪斌董事长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赠送麻柳刺绣作品)

25年过去了,张菊花老师依然沉浸在锦绣繁华的刺绣世界中,其中的苦与痛,她都一笑而过。孤独前行的身影,沉淀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执著与热爱。

手指尖的流转,指尖上的倾诉,幻化出一个色彩斑斓的锦绣世界,与一个匠人的孤独世界。

匠心比心,守护工匠精神,致敬匠人匠心!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