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这些重点要掌握

日期: 2025-05-12 来源: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分享:
【字体: 打印

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年每月都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这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认识各种农业灾害、灾后如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提高农业灾害的预测、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常见农业灾害类型及特点

1.干旱:干旱按发生时期分为四类:一是春旱,主要影响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导致缺苗断垄以及不能正常生长。二是夏旱,主要影响春播和夏播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由于农作物多处于旺盛生长期,夏旱的危害不亚于春旱。三是秋旱,主要影响秋收农作物的灌浆成熟,以及秋种农作物的播种与出苗。四是冬旱,主要影响南方地区秋冬种农作物和越冬果树等生长发育。

2.洪涝:洪涝灾害是指降水集中或时间过长导致地表积水或土壤水分饱和,致使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造成减产或绝收。一般分为洪灾、涝灾、湿(渍)害三种。洪灾是指大雨、暴雨、融雪等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及毁坏农业设施。涝灾是指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造成农田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使农作物受淹,受淹持续时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造成的灾害。湿(渍)害是指洪水、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长时间持续阴雨,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土壤有不透水的障碍层,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农作物根系因缺氧而受害。

3.台风:台风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热带气旋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对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破坏力。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

4.风雹:风雹是指在强对流天气影响下,伴随大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风雹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大风可能会使农作物倒伏、折断,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则会直接砸伤农作物的茎、叶、花、果等部位,造成农作物机械损伤,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5.低温冻害:按照不同的致灾因素,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冻害和冰雪等灾害。冷害根据季节又分为:春季低温冷害、夏季低温冷害、秋季低温冷害。春季低温冷害,通常由倒春寒天气引起的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夏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尤以东北最为严重,农作物生长期(5~9月)10℃以上积温比历年平均值偏低50℃会造成粮食减产。秋季低温冷害又称寒露风,主要于9~10月期间发生在南方双季稻区,影响晚稻孕穗和开花授粉。寒害发生期为10月至翌年3月,主要发生时段为12月至翌年2月,主要危害越冬农作物。霜冻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西北的春小麦和黄淮的冬小麦霜冻发生较重。玉米霜冻主要发生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冻害主要危害越冬农作物。

6.其他灾害:

6.1.高温热害:高温热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由于长时间受到超出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的高温天气影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6.2.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具有干、热、风3个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开花灌浆期,花期遭遇则导致花药破裂,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率下降;灌浆乳熟期遭遇则导致灌浆速度减慢,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黄熟期遭遇导致小麦出现“早熟”现象。

二、防灾减灾预防措施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排水沟渠,确保在暴雨洪涝时能及时排水,避免积水;加固堤坝,提高防洪能力。同时,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时能高效利用水资源。

2.选用抗灾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例如,在干旱地区种植耐旱品种,在多风地区种植抗倒伏品种,在寒带地区种植耐寒品种。

3.灾害预警关注: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APP等多种渠道获取准确的天气预警。

4.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增强作物通风透光性,提高抗倒伏能力;适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

三、灾后补救措施

1.干旱灾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灌溉,缓解土壤干旱状况;对受旱严重的作物,可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性。

2.洪涝灾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理植株上的淤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对倒伏的农作物进行扶正、培土,固定根系;适当增施速效肥,补充作物因洪涝损失的养分。

3.台风灾后:及时排水清障,扶正倒伏植株并加固,修剪受损枝叶、果实,对无法恢复的及时拔除改种;根据受灾情况追肥,补充氮、磷、钾等养分,适当叶面喷肥;避免过度浇水,保持土壤合理湿度。

4.风雹灾后:清理田间残枝落叶和受损严重的植株,减少病原菌滋生;对受伤的农作物进行修剪、包扎,防止伤口感染;及时追施速效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5.低温冻害灾后:在霜冻发生后,及时摘除受冻的枝叶和果实,减少养分消耗;增施热性肥料,如草木灰等,提高地温;对受冻较轻的作物,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其恢复生长。

6.高温热害灾后:通过喷水降温、覆盖遮阳网等方式,降低田间温度;对受害较轻的作物,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促进其恢复生长。

7.干热风灾后:及时灌溉补充土壤水分,采用适量多次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改善田间小气候,缓解危害;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喷施,补充养分,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抗逆性,浓度需根据作物调整;及时中耕破除土壤板结,增加透气性,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