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多措并举推动“白叶一号”变为“致富叶”

日期: 2025-05-07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分享:
【字体: 打印

千山泼翠泻茶烟,绿涛翻涌抵云边。

4月29日,晨露未晞的茶垄间,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的茶农们早已穿梭于“白叶一号”茶园基地进行茶叶管护。“现在管护不光靠经验,手机随时能收到茶园空气湿度、土壤墒情等信息,就连施肥都有‘云管家’提醒!”茶农强锡香笑着点亮手机屏幕,青川茶智茶叶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推送的短信内容清晰呈现。

2025年,是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白叶一号”茶苗落户青川的第七个年头。从“扶贫苗”到“致富叶”,青川县通过数字赋能、高效管护、全链发展等举措,推动全县白茶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青川县以捐赠的45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为引领,陆续建成“白叶一号”标准化种植基地7075.5亩,预计2025年干茶产值达3500万元,带动900余脱贫户户均增收5500元以上。

云端种茶 科技解码万亩碧浪

走进青坪村观景平台,“白叶一号”智慧茶园一览无余。温度传感器、墒情监测仪、微型气象站等装置与茶树“并肩而立”,实时数据通过5G网络汇入“青川茶智茶叶数字综合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位于蒿溪回族乡地坪村的“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大屏上,沙州镇、骑马乡、木鱼镇、关庄镇等乡镇白茶种植基地的土壤pH值、光照强度、病虫害预警等信息跃然眼前。

“过去管护全靠脚底板,现在茶园长了‘数字大脑’。”蒿溪乡党委副书记陈明建介绍,“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由西湖帮扶工作队于2021年在地坪村启动建设,2023年4月投运。该系统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实时监测采集茶园茶叶生长环境数据,生成青川茶叶定制化管护方案,实现茶园精准管护。

陈明建轻点鼠标,原本显示沙州镇青坪村茶园情况的屏幕瞬间切换到乔庄镇瓦砾村“白叶一号”基地,“数字驾驶舱目前覆盖试点茶园面积2467亩,系统利用AI智慧大脑自动分析数据,并得出管护要求,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将管护任务派送给各地‘白叶一号’管护网格员。”

据统计,通过数字化管理,试点茶园茶叶不仅病虫害减少,茶叶的量质也都有所提升,产值从原来400元/亩提升到600元/亩。

活水织网 智控滴灌催生金芽

银色喷头从茶垄间探出头来,随着控制室按钮启动,细密水雾织成流动的网,均匀喷洒在白茶叶片上。在木鱼镇红旗社区“白叶一号”种植基地内,2240余个喷灌设备整齐分布,为101亩茶园织密“水肥一体”管网。

“仅靠人工灌溉,整个茶园要花费100多个工时,管护一次大概要花费上万元,现在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投入使用后,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完成灌溉任务,人工、电费、水费等成本最多不超过200元。”木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付杰算起经济账,“2024年,该茶园首次试采鲜叶800斤,在喷灌设备的加持下,今年鲜叶产量增长到1200斤。”

喷雾锁旱龙,茶地流玉泉。据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介绍,该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于2022年3月与茶园同期建成投用,接下来,计划把该茶园建设成为标准化的“白叶一号”茶园,带动后期的茶旅融合发展。

金叶连心 白茶绣出共富锦图

乔庄镇瓦砾村“白叶一号”基地晨曦初露,20余名村民正在广元茶业集团技术员指导下施撒有机底肥。“公司今年光底肥就投入20万元,还派专家教我们开沟深度、施肥间距。”基地管护队队长王思波挥动铁锹,在距茶树30厘米处划出标准沟槽。

“龙头企业独立承包茶园,不仅带来了技术,还为村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乔庄镇副镇长梅扛扛表示,广元茶业集团自2020年接手瓦砾村203亩白茶基地,建立起“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全链体系,每年管护资金投入约80万元,为4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

“白茶基地建立以前,我在家务农一年也就几千元的收入。”今年60岁的王思波说,作为基地管护人员,一年能有接近两万元的工资收入。同时,利用学习到的种茶知识,自己还种了十多亩绿茶,年收入比以前增长了不少。

绿叶生金处,青山展新颜。“2018年,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浙江亲人深情厚谊的‘白叶一号’茶苗跨越千里落户青川。结缘7年来,浙川两地持续书写山海情,7000余亩‘白叶一号’在青川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青川县委书记李方甫表示,下一步,青川将在管护提质、育强主体、扩围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青川白茶全链条增值,续写“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新故事。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